2012年05月21日 16:55:29
来源: 新华网
人间有爱 爱要科学——大连公交女司机庞淑霞昏倒岗位引出的佳话及思索 新华网大连5月21日电(记者蔡拥军)一位公交女司机在突发昏倒前拉上了手刹车,保证了乘客的安全;乘客、交警、医护人员等尽全力对她进行救助,爱心的传递感染了大连这座城市,感染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昏倒在方向盘上的公交女司机名叫庞淑霞,目前她已病愈从医院出院,但她爱岗敬业和围绕救助她的感人事例,却共同给大连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爱的佳话,也给人们留下了科学急救的思索。
爱的传递成佳话
5月8日,大连公交集团414路公交车女司机庞淑霞驾车至西岗区东关街桥洞时,突感身体不适,而车上当时还有几十名乘客。这位女司机沉着地将车减速,靠边,在双腿已无力踩刹车的情况下,用最后的力气拉上手刹车,在公交车稳稳停住的同时,自己却趴在方向盘上昏了过去。
目睹了这一切的乘客和路人,有20多人留了下来:有人拨打120呼叫救护车,有人对庞淑霞进行急救,有人找来了附近执勤的2名交警。由于正值下班高峰急救车无法赶到,交警程开虎先是跑去附近医院想要找个医生过来施救,因为值班医生无法脱身再跑回来,又跑去找担架,后来在附近找到了一块门板,和另一名交警左新学一起,将庞淑霞平放在门板上抬着送到了几百米外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庞淑霞的病情最终被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经过治疗已于17日出院,但她的爱岗敬业和那些向她伸出援手的人们的爱心,仍然在感动着更多的人们。
助人精神当弘扬
对庞淑霞伸出援手的人们基本没有留下姓名,这些人和庞淑霞一样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在这些天里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在现场参与施救的交警左新学说,当时庞淑霞已经失去知觉,急救车无法赶到,当时觉得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不争取也许就没机会了,抓住一秒时间就是一秒时间,所以没有想太多就施救了。
医学界人士认为,救人如救火的观点是对的,有些突发疾病非常严重,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施救,很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者影响其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病人生命,但是这些都建立在正确施救的基础上。
发生在大连的这个故事,与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地方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等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社会学者柳中权说,大连是个移民城市,主体是山东移民,异地生存中必须解决的助人悦己情结融入到了大连的城市精神中,大连在弘扬大爱这个方面也解决得比较好,所以围观、做看客、怕出问题而不愿伸手救人等问题在这里基本没有发生过,而像社会不同阶层付出时间、精力甚至财力的义工工作则开展得非常好,整个社会风气也比较好。
急救常识应普及
在施救现场,人们在庞淑霞的身上翻出了速效救心丸,因而大多数人怀疑庞淑霞是心脏病发作。当这一信息伴随事件的过程在微博上传播时,有网友指出,如果庞淑霞患的是心脏病,施救人采取的搬运措施是不适当的,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
一些医学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庞淑霞这一个例子看,人们的施救使庞淑霞及时地接受了治疗,也未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但在疑似心脏病发作的情况是否应该移动患者,医学界几位人士虽未直接否定,但均委婉表示,帮助别人精神可嘉,但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掌握急救常识的好心设救,有时反倒可能对病患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一些伤病很难从表象确诊,即使专业的急救人员往往也需要通过辅助设施,才可以确定应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不专业的急救很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因而一定要慎重。爱心传递不应回避急救当中的瑕疵,否则如果形成不科学的示范效应,可能造成人们不愿看到的后果。
医学界人士认为,救助庞淑霞的过程显示国内的急救常识还需要加大普及力度,急救车无法赶到也显示出国内的急救力量、网络等还存在薄弱环节。此外,医学界人士还认为,奉献爱心其实很简单,一位驾驶员如果能在遇到急救车时采取尽可能的避让措施,就是尊重生命的具体体现。
柳中权说,发生在大连的这件事,体现了乐于助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精神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但是施救也需要有急救的常识,防止造成相反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媒体要全面看待,正确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