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失的无轨电车 满载老成都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5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市口的电车终点站。


  无轨电车穿行老成都


  电车驾驶员正在学习分线技术。


  成都最早的无轨电车。


  当年的电车1路是两截式的绞盘车,前后3个车门,车内共有46个座位。4分钱坐两个站,1毛2可以坐全程
  翻栏杆上车的叫“越男”,估倒上车的叫“估巴”,在车里又挤又压的叫“挤内压”
  60
  年一甲子,1952年7月1日,成都市第一辆公共汽车由盐市口出发,揭开了成都公交的历史。在“花甲”之年的公交历史中,有一段“青壮年”的难忘回忆:1962年到1996年,在盐市口、九眼桥、通惠门、火车北站,随处可见拖着“小辫子”穿梭的无轨电车。
  老公交人周琼1961年到电车筹备组,18岁开电车,一开就是30年。当时的电车,每天要给“辫子”上换炭块、下雨时漏电摸一下车会发麻、没有挡位踩一脚就“飙出去”……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经过主要干道、绿色环保的电车,总是像“插笋子”一样挤满了人。
  老司机一到春节就加班
  当年的电车1路从火车北站到盐市口,形状如同现在的18米大肚公交车,是两截式的绞盘车,前后3个车门,车内共有46个座位。4分钱坐两个站,6分钱坐3个站,1毛2可以坐全程。老成都对于拖着两条“辫子”(接电杆)的电车再熟悉不过了。
  1962年1月1日,成都无轨电车开通时,周琼成为了第一批电车驾驶员。当年的电车驾驶员一人要身兼数职。周琼早上5点多起床,调停时间要洗车,还要爬上车换炭块,下了班还要去调查客流量。60年代到80年代,成都的灯会在通惠门站旁边的文化公园,周琼一到春节就要加班。
  生意火驾驶室挤10多人
  从开业那天起,电车就保持着“下饺子”的状态。周琼说:“当时的线路很少,如果有火车到站,车子上就像‘插笋子’,售票员使劲把人推进车,能挤将近200人。”
  当时电车的驾驶室很长,周琼有时候会给上不了车的乘客“开小灶”,让他们站在驾驶室里,最多时塞了10多个人。市民们赶车也是各有奇招。翻栏杆上车的叫“越男”,估倒上车的叫“估巴”,还有在车里又挤又压的叫“挤内压”。
  为了能够多装人,电车还曾经加挂车厢,变成“3节棍”。但是由于摆动得太厉害,老年人连站都站不稳,后来还是被淘汰了。
  上世纪90年代,公交线路的增多使得电车不像初开时那样拥挤不堪。那时的电车更像是一辆观光车,顺着电线驶向另一头,路过成都最繁华的街头,行驶在梧桐树的树荫中。
  很环保成都只有5条线路
  以前的电车车队队长,已经80岁的易作林说,要说环保,电车当仁不让。因为无离合,不用换挡,加速还得慢慢踩“油门”,不然的话车子就会一下子“飞出去”。有的年轻司机喜欢一路踩油门,快到站的时候才松油门,进站时再踩上一脚刹车,这时全车人都得摔得“扑爬跟斗儿”。电车上有个电表监控着电车的用电量,司机们就会暗暗比拼,看谁一天下来用电量少,跑车准点。
  1983年,成都市电车公司转变成了现在的成都公交集团北星公司的前身;等到1996年电改汽,5条电车线路演变成了55、56、47、64、65路公交车。
  “辫子”长下雨漏电人发麻
  和公交车不同,电车尾部都有一个小梯子。每天周琼都要爬上去,更换“辫子”顶端的滑轴线里的炭块。“辫子”与电线的接触部分是电解铜,价钱很贵,炭块是为了减少磨损。
  电车的“辫子”从车的中部一直延伸到车尾。每天晚上停在站上,都要收起来放进车顶的隔间里。遇到车子抛锚,也得赶快把“辫子”收起来,把车推到路边,给接下来的电车让道。周琼说,接电杆足有8公斤重。有时候跑快了电接触不好,电车就会发出“啪啪”的声响。
  碰到下雨天,电车有时候还会漏电。乘客们站在地面上摸一下车身,手上就会一阵发麻。
  “现在的车子高级了,有减震和液压系统,开车不像以前那么费劲了。”周琼说。车子多了,现在的公交车的速度却再比不上以前的电车了,从新南门到火车北站一趟电车最多24分钟,也成了历史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9-23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