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型天然气公共汽车在公交53路投入使用。更新后的车辆为33座,比以往的车辆多7个座位,长度增加约半米。据了解,这批公交车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燃料箱设在车辆顶部,更加安全。尾气排放达到国IV标准,与以往的柴油车相比,其排放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污染减轻。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刘玉玺摄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节永志)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交通运输部昨天在深圳召开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确定我市为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创建试点城市。据悉,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将新增大容量公交车2200辆;确立公共交通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导方式,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实现市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城市交通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现主城区“500米、5分钟换乘”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立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使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5标台,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0公里/小时,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实现主城区500米、5分钟换乘,公共客运系统分担率达到45%的目标。同时,基本建成“两轴、四环、十射”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大幅度扩充和完善道路“微循环”系统。此外,还将规划建设6座公交综合枢纽、43座公交换乘枢纽,新建和改造115座公交首末站、123公里公交专用道、1200座停靠站。
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将完成新增大容量清洁能源公交车2200辆,机动车尾气排放基本达到欧IV标准。市财政每年还将补贴300万元,建立70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措施。
西客站东广场公交枢纽站近期投用
据悉,我市已在公交首末站开发建设中实施“五个同步”新模式,即在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市级大型公共建筑等建设项目和市民出行不便的区域,实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目前,按照“五个同步”模式启动的群力新区天鹅湾、雨阳公园公交首末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西客站东广场公交枢纽站和6处公交首末站也将于近期竣工使用。
气温零下30℃,车内温度不低于12℃
为解决市民冬季候车寒冷问题,我市在公交首末站设置了室内候车室,并结合道路和站亭改造,积极推进公交中途站室内候车屋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的23处公交首末站和已改造的14处公交站台全部建设了室内候车室。同时,为了让市民冬季公交出行乘上“暖车子”,我市明确提出新购置公交车“在车外环境温度零下30℃时,保证车厢内平均温度不低于12℃”的技术要求,并围绕这项要求,对各类型公交车辆的采暖系统结构、采暖热源形式、保温结构、壁挂型散热器数量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规定。2011年以来更新的1300台公交车辆均已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