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26日讯 让市民乘坐公交车更加安全、方便和快捷,是哈市建设“公交都市”的目标之一。而目前公交车运行过程前后两车进站的间隔时间过长,增加了市民的等车时间。如何避免车辆行进之中的“大间隔”成为公交行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任。 通行时间停在马路上的公交车。王宗华 摄 公交“大间隔”让市民苦恼 家住道外区南直路的周女士在道里区买卖街一家商场工作。她说每天上下班乘坐公交车就怕等车,尤其是遇上雨雪天气,半个多小时等不来一趟车。常常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七点多,每天耽误在路上的时间最少要两个多小时。 和周女士一样,许多市民都有焦急等待公交车的经历。在哈工大附近居住的刘先生告诉记者,19日上午他要坐64路公交车去道里办事,等了二十多分钟也没等到车,后来来了一辆车,车上人满满的,乘客都挤不上去了,他眼看着一位乘客还在扒着车门,而车已经启动开走。见此情景他只好打车。 对于市民反映的公交车“大间隔”,记者进行了采访。24日19时许,记者在道里区田地街公交站台观察乘客等车的情况。这个站台有66、91、23、106等公交线路,记者观察到前一辆106、66路公交车开走后,过了5分钟左右下一辆车进入站台。而从19时20分开始,一直等了20分钟也没见到23、91路进入站台。站台上一位男乘客是等23路车的,他说到了晚间尤其是接近末班的时候公交车明显减少,车辆之间的间隔时间也比平时长,现在路上没有冰雪情况还好,要是冬季雪天好长时间也等不来一辆车。 多种原因致使公交“干等不来” 公交运行间隔大的原因何在?哈市公交管理处有关人士对记者说,首先是运力问题,这几年哈市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公交车运力有了大幅提升,总体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市民的“乘车难”问题,但目前还存在公交车分布不均匀、不合理之处。如江北、群力等新开发的地区,还有一些城郊结合部位,公交车数量相对较少,运力不足,难免出现公交车间隔大的问题。其次是市区道路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公交车队对于发车间隔管理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情况会发生变化。如遇到雨雪天气,或者道路非常拥堵的时段,车辆走不动,间隔也就无法保证。此外,就是管理问题,有的公交线路因为投入不足,车辆少,车容易出故障,真正能运行的车少,也无法保证正常发车。 根据市民反映,记者采访了等车时间较长的一条线路——201路公交车,该路公交车从电力医院开往拖拉机厂方向。21日8时37分,记者在田地街附近的国信证券公司站等待上车,公交站点已经有十几位乘客在等候。8时39分过去一辆车后,一直等到9时3分,过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辆201路车终于来了,车上挤满了人。24日是星期日,上午记者坐上这辆车经过红旗小区后,车上人越来越多。到了南极街站台,记者从这辆车牌为黑AF7146号的车上下来后,等了15分钟也没有看到后边的201路车跟上来。 既然客流这么大,为什么不多发车?在终点站的调度室里,一位姓陈的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线路共有34台车,原来司机数量还算充裕,这几天走了几位,司机就剩下34名”。调度室里另外一位司乘人员说:“我们公司司机待遇比不过人家,司机也不好招,一个接一个地走”。在终点附近的湘江路上,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停了大约20辆201路公交车。附近一位居民对记者说,这些车最少有好几个月没动了。一边是乘客坐车拥挤不堪,另一边是超过半数的车“闲置”发不出去,尽管企业有自己的苦衷,但结果却是乘坐这趟车的市民苦等、遭罪。 摆脱公交“大间隔”需多方合力 公交车“间隔”过大是哈市交通管理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交通管理部门有关领导提出,公交车运行过程间隔过大意味着乘客乘车难、不方便,是百姓出行质量差的一个表现。在去年冬季的极寒天气中,为了保证公交车的发车和运行中的间隔,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共同上路,监督检查公交车运行中的间隔问题。 哈市公交管理部门有关人士对记者说,解决公交车间隔过大,首先是增加运力,这方面市里力度很大,近几年每年都新增600台大容量公交车,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合理调整运力,根据客流向新开发建设的区域配备公交线路和车辆。对于公交行业内部来说,需要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增加投入,提高公交从业人员的待遇。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尽量避免“大间隔”。此外还需要社会多方的支持,他说按照公交优先的理念,我们目前的公交专用道太少了,需要开辟更多的公交专用道,让公交更加畅通无阻,让市民更多体验到公共交通发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