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为解决旅客在榆次换乘困难,扩大客运能力,改善服务条件,太原铁路局在不封锁石太、同蒲线行车的条件下,榆次新客站破土动工,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站线于1979年10月18日交付使用。站舍于同年11月15日建成,12月5日交付使用。从此,榆次北站、西站客运业务移至新客站,结束了旅客在榆次站倒车难的历史。
1978年4月1日,为扩大榆次站编解能力,以适应太原枢纽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位于新客站以北3公里的张村西、使赵东的榆次编组场施工兴建。榆次编组场南北长3587米,东西宽280米,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机械化驼峰除外)于1982年9月22日竣工。该场担负着石太线、南同蒲、太焦线和太原北方向小列车的到达、中转、始发和编解作业。
伴随着站场规模的扩建和改建,榆次站由建站之初仅有3股道的落后小站,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站线132条、自动化驼峰1座、接轨专用线18家,分为一、二、三、西场、客站五个车场和鸣李站,配属DF-7型内燃调车机6台,固定资产3656万元,扼石太、同蒲、太焦三条铁路干线交汇之枢纽的客货混合型一等编组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