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4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物馆去新中新方向(104路)人流量减少很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9 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9-28 13:00 后上车,104路
,一路上,基本上车就有座,到学府路后,有上车,下车人很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30 收起 理由
fxj002 + 30 104的影响确实不小。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19
发表于 2013-10-2 00:32 | 只看该作者
104延到平房吧,客流会多些

点评

地铁修道平房后客流会更加少  发表于 2013-10-2 20:59
343和220都不可能允许的  发表于 2013-10-2 06:21
18
发表于 2013-10-1 20:20 | 只看该作者
新事物总是要代替就事物的,104这条线吃不饱了,完全可以减电车,把车加载车少的线路上,或者开新线,赚钱的地方非常多,没必要只盯着一条线吧,更不能因为保证老线路的利益就不修地铁了
17
发表于 2013-9-30 23:14 | 只看该作者
104路应该从太平桥延长一站过江终点松浦大桥北 糖厂那人 104肯定能活过来
16
发表于 2013-9-30 22:30 | 只看该作者
我始终觉得,不能怪地铁害了104,而是堵车这个城市的顽疾,老百姓受够了!

试想,如果东西大直街,学府路修建BRT,保证了运行时间,减少拥堵,地铁还有这么大的优势么?尤其是它的高票价。
15
发表于 2013-9-30 14:48 | 只看该作者
电车公司和交通局应该当初给地铁施加压力,不让地铁跟104完全重合哈哈
14
发表于 2013-9-30 08:57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坐车回家,听司机聊天说104可能准备改线或换小车了,今早过了服装城后,直到通达街我下车,车上一直有六七个空座。看来冰城虽工资不高,有钱人还是很多,地铁客流比预计好很多。
13
发表于 2013-9-30 08:45 | 只看该作者
早晚高峰和冬季我还是会选择地铁
12
发表于 2013-9-29 23:51 | 只看该作者
地铁图新鲜很正常,看以后的了。。
11
发表于 2013-9-29 22:09 | 只看该作者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10
发表于 2013-9-29 21:33 | 只看该作者
地铁的优势还是8站内的中短途,2元也不算贵,但时间成本/夏冬季舒适等优势太大,我乘坐几次观察,和公交上听人闲聊,多数人的选择还是至于在这个区间内的,全程毕竟4元成本较高,这种客流真的要养。
至于104,每个城市都几乎有一条和地铁高度重合的线路,但像104这种被完全覆盖的也不多见,所以104要不沿线,本身也不算太长,要不就只能换小车,或者缩减配车,这60台宇通养起来可不容易
9
发表于 2013-9-29 20:43 | 只看该作者
104这车霍霍的。。。
8
发表于 2013-9-29 19:44 | 只看该作者
104现在客流基本都在学府路了,因为电表厂到哈南这段地铁很少有上车的,104也许不会换车了也许会换11米的就够用了,不过104如果能延长去江北黑科技的话那……………………呵呵
还有像周兄这样还选择公交的人会慢慢变多,因为地铁刚开很多人都是图个新鲜,毕竟104价格优势巨大,而且铁路局往南这边堵车也缓解很多了,104现在比较空不挤了慢慢人还是会回来一些的
不过每天看着104高峰都有拉凳子的车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7
发表于 2013-9-29 18:54 | 只看该作者
profibus_dp 发表于 2013-9-29 16:24
现在104的发车间隔还是挺密的,如客流一直上不来,真就要象有人说的那种了:换成11米或10米的车,发车间隔改 ...

嗯,104换小车的说法不是没有,而是早就有这个打算的,我也是跟104的调度闲聊时听说的。
6
发表于 2013-9-29 16:2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104的发车间隔还是挺密的,如客流一直上不来,真就要象有人说的那种了:换成11米或10米的车,发车间隔改为3分或4分一趟,车上还是会一样满满的。当然从我的角度来说,这不是我希望的,我每天都要坐104上下班,人少一点我当然是高兴的,不拥挤,舒服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12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