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3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安] 用临沂模式规划泰安城乡公交(泰安城乡公交三级网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0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规划目的:增加城乡公交覆盖率,提高公交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基本思路:设城乡公交换乘中心、镇村公交换乘中心两级换乘中心,将全市公交划分为三类:城区公交线路(含社区摆渡巴士),城乡干线公交线路,镇村公交支线。
1.城区公交线路:连接城乡公交换乘中心、火车站、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大型商场、社区等等
2.城乡干线公交线路:主要由城乡公交换乘中心发往乡镇驻地,覆盖或抵达所有乡镇驻地。
3.镇村公交支线:由乡镇驻地发往乡村或作为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横向联络线路。覆盖90%以上的村庄,其余10%村庄保证距离公交站点1000m以内。

村民进城路线图
村庄==》》乘坐镇村公交==》》抵达乡镇驻地==》》乘坐城乡干线公交==》》城乡公交换乘中心==》》换乘城区公交线路==》》抵达城区任意区域

根据泰城城市布局,在城西、城南、城东分别设立三个城乡公交换乘中心:高铁站、徐家楼、小井。

根据泰安郊区乡镇布局,设立8个一级乡镇公交换乘中心和10个二级乡镇公交换乘中心
一级换乘中心:道朗、夏张、满庄、良庄、邱家店、范缜、祝阳、黄前
二级换乘中心:马庄、大汶口、北集坡、房村、徂徕、化马湾、角峪、山口、大津口、下港

共开设16条城乡干线公交线路,开设40条~50条摆渡支线即可满足市辖区所有群众出行需求。
城乡干线公交采用12~16m大容量车辆,班次间隔时间5~10分钟,镇村公交支线采用6~10m中小型车辆,班次间隔时间10~20分钟。

具体如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0:15 | 只看该作者
小天下 发表于 2014-1-11 16:28
你觉得现在由市区进村的城乡客运空跑吗?

哎呀怎么跟你说呢... ...我说的是空跑率,并不是“空跑”... ...兄弟的心情我能理解。

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公交线路也有热线冷线之分,热线开营好好培养为主干线路,冷线当然也可以慢慢的培养。但是有的线路不具备“培养”条件的。比如东北部山区的一些偏远村庄,山险路窄,人烟稀少,大型公交根本进不去,不开线路吧,群众不方便,只能用小型摆渡巴士来运营。一台车只能装十几人二十几人,如果跑上几十公里进城,连油钱都不够,所以是不可能开通直达公交线路的,公交公司虽然是公益性单位,但也不可能老是赔钱赚吆喝吧。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0:03 | 只看该作者
array88 发表于 2014-1-11 17:25
可以将客流较大的设置为直达,客流较小的到换乘中心,类似济南88路各种支线。。

对,就是这个理。
32
发表于 2014-1-11 17:32 | 只看该作者
array88 发表于 2014-1-11 17:25
15条线路真的压力很大了。。现在青少年宫成什么样了

但是15条大间隔郊区线和15条小间隔市区线对道路的影响必然不同
31
发表于 2014-1-11 17:28 | 只看该作者
海歌18727 发表于 2014-1-11 14:55
1.主线加密即可满足客流需求。

2.对你担心的“末班车晚点”问题,临沂这边是这样规定的:只要与其换乘 ...

“末班司机到站后直接把车停在停车场,也不必再返回”
——在泰安,想建这种大型停车场很难。高铁站目前完全没有预留,高铁停车场位置太偏,徐家楼有铁路挡着,龙潭路以西又有很多建筑,想找出空地很难。倒是小井可以在泰莱高速改成快速路后将客运中心以东的空地改造为停车场,但是前者能否实现还是问题
我自己YY规划的时候也发现在泰安建场站太难了。
30
发表于 2014-1-11 17:25 | 只看该作者
小天下 发表于 2014-1-11 14:14
你不能看重合率,公交设计的好不好不能看数据,群众满意才是关键。哪怕重合率再高,只要能方便群众就是好 ...

15条线路真的压力很大了。。现在青少年宫成什么样了
29
发表于 2014-1-11 17:25 | 只看该作者
小天下 发表于 2014-1-11 14:04
就拿楼主设计的茶叶庄线路吧,需要先到黄前换乘才能进城。可是,茶叶庄的客流得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是进城的 ...

可以将客流较大的设置为直达,客流较小的到换乘中心,类似济南88路各种支线。。
28
发表于 2014-1-11 16:28 | 只看该作者
海歌18727 发表于 2014-1-11 14:59
一站到底,是方便,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增加空跑率。

只要设置合理,换乘也不会增加时间,相反主线班次加 ...

你觉得现在由市区进村的城乡客运空跑吗?
27
发表于 2014-1-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海歌18727 发表于 2014-1-11 14:55
1.主线加密即可满足客流需求。

2.对你担心的“末班车晚点”问题,临沂这边是这样规定的:只要与其换乘 ...

你刚开始说支线进城造成车辆、司机、运营成本紧张,还会产生拥堵。主线加密  与  主线减车支线进城  对运营成本、交通拥堵有什么影响吗?难道10辆车都是一条线路不会造成拥堵,10辆车分成5条线就会造成拥堵?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9 | 只看该作者
小天下 发表于 2014-1-11 14:23
进城的人始终就是那些,需要进城的人不会因为没有直达车而不进城的。如果支线车不进城那么主线就得加车, ...

一站到底,是方便,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增加空跑率。

只要设置合理,换乘也不会增加时间,相反主线班次加密了,还会提高效率,缩短时间。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7 | 只看该作者
小天下 发表于 2014-1-11 14:14
你不能看重合率,公交设计的好不好不能看数据,群众满意才是关键。哪怕重合率再高,只要能方便群众就是好 ...

对。既然是主线,理算当然要增加班次,换大车。支线客流少肯定要用小车,班次稍微长一点。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5 | 只看该作者
小天下 发表于 2014-1-11 14:04
就拿楼主设计的茶叶庄线路吧,需要先到黄前换乘才能进城。可是,茶叶庄的客流得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是进城的 ...

1.主线加密即可满足客流需求。

2.对你担心的“末班车晚点”问题,临沂这边是这样规定的:只要与其换乘的线路末班车还未到站,其末班车就不会发车。
举个例子:
原来老21路由金源小区经汽车北站直达长汪,末班车6:30发车,到达终点站长汪可能会接近晚上8点。因为线路过长,运行效率低,后来老21路分拆为K21路和和K59路,两条线路在汽车北站换乘。就难出城方向来说吧,规定K21路末班车都是6:30,K59路出城方向末班车为7:30。K21路末班车抵达汽车北站后,站内还有2~3班待发的K59路,所以不必担心赶不上末班车回不了家。
同样,城乡公交停车场设在郊区方向,末班司机到站后直接把车停在停车场,也不必再返回,早上从郊区可以5:30提前发车正好顺路少一些赶早班的乘客。
至于票价也不多花。K21路刷卡全程0.8元,K59路刷卡全程1元。
23
发表于 2014-1-11 14:23 | 只看该作者
海歌18727 发表于 2014-1-11 13:49
城郊道路综合交错,大小也有几十条,如果每一条道路都开通进城的公交线路,怕是公交公司也承受不了,无论 ...

进城的人始终就是那些,需要进城的人不会因为没有直达车而不进城的。如果支线车不进城那么主线就得加车,公交公司的压力、车辆、司机还有运行成本,还有道路拥堵,都不会增加太多,所以不是浪费
22
发表于 2014-1-11 14:14 | 只看该作者
海歌18727 发表于 2014-1-11 13:57
现在城乡公交还没有完全铺开,直达的弊病并没有显现,等到再过几年泰城城乡公交全面覆盖的时候,直达回事 ...

你不能看重合率,公交设计的好不好不能看数据,群众满意才是关键。哪怕重合率再高,只要能方便群众就是好公交。现在东北通村,每条线路最少也得100分钟一班吧,就算15条线路,对道路的压力才多大。并且如果有直达线路,城乡主线就可以减车,对道路拥堵的压力还是那些。需要进城的乘客量始终是那些,支线车不进城就必须给主线车增加班次。
21
发表于 2014-1-11 14:04 | 只看该作者
就拿楼主设计的茶叶庄线路吧,需要先到黄前换乘才能进城。可是,茶叶庄的客流得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是进城的吧,这三分之二需要到了黄前换乘主线,几乎就要装满一辆主线车了,这辆主线车在半路很有可能就要甩客。如果两三条支线同时到达枢纽,从枢纽发出的主线车爆满是必然。如果有直达线路从茶叶庄到小井,即使到了黄前下车三分之一,还会有主线少量客流上车作为补充,资源不会浪费。关键是方便。群众还是喜欢直达的,直达车只要上了车就必然能到家。如果有人从小井回茶叶庄,如果是直达,只要上了车以后就放心了。如果是主线支线结合,需要到黄前换乘,麻烦不说,万一在去黄前的路上有什么情况晚点了,到达黄前时茶叶的车已经发车,就没法办了,除非租车回去,特别是下午乘车,有种风险在里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11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