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岛申沃SUNWIN 于 2015-9-11 22:13 编辑
青岛日报讯
无轨电车在运行时一旦遭遇停电、路障等情况,往往会出现集体趴窝“排长龙”现象。今后,这种状况将得到改观。昨日,青岛首辆即充式双源无轨电车在5路电车上投入运行。这种双源无轨电车采用了双源电控技术,不仅可以和其他电车一样用 “大辫子”接触电网运行,还可以用储备电能运行,在交通拥堵、线网断电、故障或前方有车辆阻碍时,可以自动收起集电杆 (大辫子),使用车载辅源储能系统绕行通过。□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周建亮
青岛早报讯
以后,岛城的无轨电车再也不怕“翘辫子”啦。昨日,记者从公交集团获悉,青岛首台升级版双源无轨电车投入运行,在2路电车上试跑后将大批量改造升级。据悉,这种双源无轨电车不仅可以用集电杆连接接触网运行,还可降下集电杆用动力电池储备的电能运行约25公里。以后岛城3条无轨电车线路全部使用这种双源无轨电车,就可以有效避免电车遇到停电、路障等情况出现“排长龙”现象。
在路上边运行边充电
20日上午,在位于胜利桥的青岛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五路队,记者见到了岛城首部改造升级后的双源无轨电车:蓝色海浪喷绘一新的车身图案,特别有动感和青岛海洋特色。据悉,这辆无轨电车长约10.5米,有28个座位,可载客73人,除了外形颜色发生变化外,该车辆与现行车辆几乎无变化,不过打开侧盖后,里面多了36块电池。
“这部车采用了双源电控技术,在交通拥堵、线网断电、故障或在前方有其他车辆阻碍时,可以自动收起集电杆,也就是俗称的‘大辫子’,使用车载辅源储能系统绕行通过,继续前行。”公交集团技术处处长于飞说,该电车最大的特色就是只要集电杆连接了接触网,车载储能系统就开始自动充电,无须再额外给电池充电,电车在路上运行时,电池就能自动蓄电了。
脱线了还可跑25公里
“这种双源无轨电车增加了无轨电车储能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与传统电车相比,该型电车在没有线网的路段或者在集电杆脱线状态下,续驶里程可达到25公里。”于飞告诉记者,目前这辆车上配置了36块电池,总容量为36千瓦时,还配置车载电机,当车辆处于静态充电时,需4小时充满,当车辆边行边充时,每小时可以充电10千瓦时,经过试运行检测,每公里消耗电能1千瓦时左右。
记者了解到,此前的无轨电车只能依靠接触网运行,因为受接触网限制,遇到接触网断电故障等情况,只能等待;有时遇到路障,只要集电杆偏线超过4.5米,够不着电网,电车就不能绕行,往往会出现车辆“排长龙”等待的现象。
下一步将进行推广改造
“这部升级的双源无轨电车是在原车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而生产的该型新车储备电能续驶能力更强,只要有10公里的电车线网充电,线网外就可以续驶90公里左右的长度,而且相对成本要低很多。”技术人员介绍说。
“青岛公交下一步将引进这种电控技术,在现有车辆上进行推广改造,提高无轨电车运行的机动性,在今后的无轨电车车辆更新中也首先考虑这种车辆。”于飞说。
无轨电车已运行55年
1959年11月,在当时我国石油储量尚未探明、燃油供应十分紧缺的条件下,青岛市政府成立了无轨电车筹备部。1960年10月21日,自火车站到市立医院路段无轨电车通车,全长2.27公里,运行车辆3辆。1963年1月,第一条电车线路由西镇到延安路广场正式建成后,该线路编号为2路,后延长到手表厂。1965年,由火车站到造纸厂的5路电车线全部建成。1981年第3条电车线路通车,自东镇到造纸厂,路线编号为30路。
(记者吴帅通讯员曲秋平摄影报道,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