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88|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寻踪] 北京街角的公共电汽车1975-197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4 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Michael Rank
可能有些图片网站出现过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10 收起 理由
峥宝宝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33
发表于 2015-7-9 12:32 | 只看该作者
wby0423 发表于 2015-7-4 22:26
这样的帖子恐怕又要勾起不少人的怀旧情绪来了,其实也包括我。不过我还是要说句可能不太符合这种情绪的话, ...

同意你。老平房上厕所,洗澡,用水,当年都很成问题。现在改造了可能好多了,但是当年的体验真的不怎么好
32
发表于 2015-7-8 13:4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照片都是我上学或者是刚刚参加工作时候的回忆,那时候住房挤,街道窄,车况差,但是美好快乐。尤其是两广路桥湾那个湾窄的23路错车都费劲,现在桥湾都作为地铁站出现在7号线的历程里,可是还是我们熟悉的桥湾吗?北京还是我们脑海里的北京吗?也许美好的东西只能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31
发表于 2015-7-7 08:1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些图感觉好伤感。
30
发表于 2015-7-7 00:50 | 只看该作者
不想敲太多字了,简单地说,人是最重要的,人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好,文化之类的东西也是靠人来传承与感染的,建筑、街区等等物质实体不可能永恒不变也不该不变。很多人怀念过去,未必是怀念过去粗陋的生活,而是怀念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吧,怀念过去无可厚非,但若不理解社会变迁、跟不上社会变化而一味沉浸在过去就需要反思自己而不是看别人不顺眼了。
29
发表于 2015-7-6 23:51 | 只看该作者
1楼图片应该是70年代的,2楼图片显然就不是了——第一张的“二十四小时”就表明不可能在改开前!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0:49 | 只看该作者
八面槽就是现在王府井苹果店到馄饨侯附近
27
发表于 2015-7-6 1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blswf 于 2015-7-6 16:55 编辑
wby0423 发表于 2015-7-5 20:48
搁十年前我也是怀旧派,也会对胡同的消失和文化的流失感怀。而我现在却认为,如果一种文化动辄就要被“消失 ...

就现今多元化社会而言,胡同文化略显封闭保守。多数人都觉着其显然已不适应开放进取的现今时代,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怀旧也好,伤感也好,无奈也好,都不能阻挡这一趋势。
不过从文保角度而言,我觉着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近代民间西洋风格的建筑、各类庙宇、阁楼。这些不单单只是文化的载体,从历史学,建筑学等各个方面而言,也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如果说是一间近30年来才建造的普通砖瓦平房,那拆了也就拆了。没了也就没了。因为这些没有丝毫的保留价值。不值得留恋。

可许多胡同中存在的却是也有近百年历史的民间建筑。就拿前门地区来说,十几年前那次拆迁改造,不管是解危排险,还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或是加快城市化进程,都是值得肯定的。美中不足的是,被拆除的大量平房中,有不少是南城特有的四合院风格建筑、民国时期的洋楼、明清时期楼下来的土庙....这些建筑物虽比不了故宫北海颐和园,可从文保角度上讲,也有一定的价值。最后因为不是文保建筑而惨遭拆除....
这些街巷建筑最终只能成为照片存在服务器里,有的甚至连照片都没留下来。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也是一种损失。古都北京经过近900年历史到现在,留下的其实没太多东西了。尤其是建国以后.....各种除旧立新,拆除改造......看着世界各地了老外来到北京,逛着故宫天坛颐和园,我有时很替他们遗憾,也为自己感到遗憾。我觉着古都北京应有的不只是皇家园林、燕京八景、城墙城门。每一栋民居、每一条胡同每一棵古树也都是其组成部分。钢筋水泥的大楼全世界哪都有,酒吧夜店全世界哪都有。可要都是这些,还上北京干啥来呢。
作为拆迁出来的人,我觉着告别那个大杂院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一个本应住一户人家的院子,被强行塞进七八户甚至十几户人一起生活,那真的是非常痛苦的事,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是说为此就把人口疏散之后,把这些老院落一并拆了。甚至说拆了之后再造一些假的,工艺水平粗糙,不伦不类像棺材一样的“老北京”,真的是一种杯具。
古都北京的文化传承载体多种多样。但有些东西,拆了就没了,也再造不出来....祖祖辈辈保留下来的一直都是一座古老的完整的城市,而到我辈再往后留给后人的,只有满服务器的照片.......那才真的是痛心疾首的。


26
发表于 2015-7-6 14:58 | 只看该作者
花六宝 发表于 2015-7-6 14:28
第一张,是王府井北边的八面槽,以前这里有一个大的药店,还有利生体育商店,边上的澡堂子叫做清华池,也是 ...

我第一次得知有八面槽这个地方,还得说是因为一片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2月3日,下午四时多,在卫生部的一所四合院里,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都停下了别的工作,忙办这件刻不容缓的事。药品器材处长江冰同志,在接到平陆县委打来的电话后,就一面叫人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赶快准备药品,一面跑去请示局长和正在开党组会议的几位部长。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从首都广安门外到八面槽的遥远路途中,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川流不息的车辆,走过大街走小巷,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人,正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拼命地蹬着一辆载货自行车飞驰。“同志们,闪道,闪闪道!”
当时看了这篇课文就在想,八面槽是哪?没听说过...后来问了老师才知道是王府井。
25
发表于 2015-7-6 14:2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张,是王府井北边的八面槽,以前这里有一个大的药店,还有利生体育商店,边上的澡堂子叫做清华池,也是很有名.
24
发表于 2015-7-6 13:48 | 只看该作者
金鱼池那张可赢了
都是2000年后了,707都有了。
23
发表于 2015-7-5 22: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老宣武的吧~
22
发表于 2015-7-5 21:45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图片太好了!
21
发表于 2015-7-5 20:48 | 只看该作者
搁十年前我也是怀旧派,也会对胡同的消失和文化的流失感怀。而我现在却认为,如果一种文化动辄就要被“消失”的话,那这种文化的生命力也未免太脆弱了,消失了也真没有什么可惜之处。胡同、平房以及其他事物只是文化的载体,而且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对于它们的消失,大可不必痛心疾首,随着时代的变迁,载体可以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只要精神气质还在,北京文化的精髓就不会消失。

点评

326
为您点赞  发表于 2015-7-6 02:22
20
发表于 2015-7-5 19:21 | 只看该作者
果子巷都拆了

点评

是呀,连果子巷都改成中信城了 最后的一块阵地  发表于 2015-7-8 13:39
19
发表于 2015-7-5 19:16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住胡同平房的时候,跟父亲去住楼房的同事家每串一次门,都觉得人家是天堂,是真正的现代化了,特别是大冬天的早起上厕所蹲坑儿,满脸倦意却要披上大衣,走3分钟才能出院儿门,然后厕所里满贯了,只得往里面走,找别的厕所去。

90年代初搬到三环路边上,楼后就是农民的菜地,鸡鸭鹅在大马路上满地跑,一副田园春色。您别不信,就是现在蓝色港湾西边,顺着河边走的这条路,这可是当年麦子店小区周边的真实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11-15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