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林关通道为例,现状高峰小时(7:30~9:30时),公共汽车进关载客3.6万人次,小汽车进关载客1.0万人次。“小汽车载客量全部转移到公交上,则高峰交通流量将下降近90%,全市道路将非常顺畅。
深圳每天超3.4万人受益“公交优先”
全市公交专用道911公里,高峰时93%以上公交线路实现路权优先
目前,深圳共有公交专用道911公里。在高峰期,全市93%以上的公交线路实现了路权优先,为公交出行的乘客节约了大量时间。为探索公共汽车与小汽车道路资源使用效率对比情况,昨日上午10时,市交委、市公交管理局、市交警局等相关单位,通过募集90名乘客、60辆小汽车及1辆12米公交大巴,在福田区白石路开展了“公共汽车与小汽车大比拼”的实验,看看公共汽车和小汽车谁的道路资源利用率高。
实验
1台公交大巴可承担
60辆小汽车载客量
巴士集团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样载客90人,小汽车需60辆(高峰期小汽车单车载客量预计为1.5人次),占用道路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公共汽车需1辆12米公交大巴(一台12米公交大巴高峰期平均载客量可达90人),占用道路面积约为65平方米。经对比,1台公交大巴可承担60辆小汽车的载客量,公共汽车人均道路资源利用率仅为小汽车的1/25,“也就是说,目前深圳高峰期,公共汽车用4%的路权,承担了约40%的客运量,小汽车用了96%的路权却只承担了约60%的客运量。”
以梅林关通道为例,现状高峰小时(7:30~9:30时),公共汽车进关载客3.6万人次,小汽车进关载客1.0万人次。如果将小汽车载客量转移到公交上,早高峰梅林关进关发班550辆(折合小汽车1375辆)公共汽车就可以完成载客。而如果将公交转移到小汽车,则高峰小时需增加2.4万辆小汽车才能完成运输,较现状交通车流增加3.4倍,新增车按照6车道道路排队也需要排28公里。
“小汽车载客量全部转移到公交上,则高峰交通流量将下降近90%,全市道路将非常顺畅。”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反之,则意味着即使新建4700公里道路,仍将维持现状拥堵水平。
破局
全市13个路口36个方向建设公交优先通行系统
同日,市交委还组织市民代表乘坐公交行经深南大道路段,体验公交优先活动,通过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公交、支持公交、选择公交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在信号控制上实现公交车辆优先通行。在市交通运输委、公交企业的支持下,市交警局以汽车电子标识为载体,以RFID技术为手段,在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新区大道、深南大道等道路的13个路口的36个方向,建设了公交优先通行系统,已覆盖福田、南山、盐田、龙岗、龙华5个区。目前已经在500辆公交车上安装,并于8月1日进行运行监测。
安装了汽车电子标识的公交车,在进入路口时,汽车电子标识感应设备会在检测范围内,实时检测是否存在公交车,一旦检测有公交车,将向红绿灯发送优先通行指令,红灯或绿灯状态即时发生调整。如果所在方向为绿灯,而公交车是在绿灯即将结束时驶入路口,绿灯将自动延长1秒~8秒的时间,确保公交车以不停车的方式顺利通过路口。如果所在方向为红灯,红灯时间立即缩短,绿灯将提前8秒启动,以确保进入路口的公交车以最短等待时间通过路口。
根据数据,以每个路口每天至少获得150次的优先通行进行计算,13个路口可以获得近2000次的优先通行,可至少累计缩短公交车等待时间68000秒。以每辆公交半座17人计算,公交优先每天受益人群超过34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