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东陈镇石池、徐湾、冯堡、洪桥等社区从大人到小孩个个心里乐开了花:“公交通到家门口,进城赶集一招手,想啥时走就啥时走。”
“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农产品运出难”被称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难”。3月2日,东陈镇在全市率先完成村村通公交工程,一举解“三难”,而城乡公交一体化随之全面推进。
民心工程:公交线路覆盖280个村(社区)
东陈镇洪桥村的地理位置并不偏远,距中心镇区不过几公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坐上安全快捷的公交车,却是村民心中期盼已久的事情。
市交通局局长田祥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村通公交是市委市ZF顺应民意的一项“民心工程”,南通市副市长、我市市委书记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公交路线全覆盖,全面出新交通形象”,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永华在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ZF工作报告》将“加快推进村村通公交工作”列入2009年为民办实事工程。
实际上,我市公交事业的发展始于2002年,当年首次投入营运的虽然只有46辆公共中巴,却由此掀开了如皋城市公交发展史的第一页。
时隔7年,我市公交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线路多了,公交品种多了,车辆也多了。至2008年底,全市304个行政村按照省ZF提出的“行政村至公交班线不超过1公里即为通车”的要求,全市已通达客运班车的行政村280个,基本满足了城乡市民的出行需求,初步实现了城乡客运“零距离换乘”目标。
动脉工程: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221.53公里
人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句六字真言曾传遍神州——要想富,先修路。敢为天下先的如皋人就是这句话的实践者。
近三年,交通建设投入连年增加,2006年投入10.3亿,2007年投入12.8亿,2008年投入13.47亿,目前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272公里,公路密度达221.53公里/百平方公里。沿海高速如皋互通连接线建成通车、沿江公路如皋段被评为全省交通领域“五大环境友好型工程”、334省道、204国道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公共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
公路交通建设带动了城市的融合,加速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如今,从如城到任何一个镇区最多只需1小时车程,在大交通的推动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城乡二元结构被彻底打破,中心城区与镇区之间、镇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运转起来。
富民工程:推进全面小康的希望之路
有经济学家测算,“村村通”工程每投入1元,就会在当地产生10元的经济效益。1路公交经东陈镇双群社区,该社区36户居民利用家庭门前的自留地,筑池养鱼,形成了观赏鱼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5路公交经如皋经济开发区,沿途世纪华联超市、品德超市、文峰超市等一一停驻,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12路公交经丁堰镇皋南村,繁忙人流带来丰富信息流、资金流,去年某机电项目在此落户……
村村通公交不仅带来农村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活跃了地方经济,带动了产业链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