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江苏常州BRT是一个范例。常州是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20位的比较发达的城市,但它没有一般城市的喧哗、嘈杂和车辆拥堵。这得力于常州市委、市ZF坚持以民为本、公交优先的惠民举措——BRT把人民群众得实惠落到了实处。
一是价格优惠。乘坐BRT和常规车完全同价,即投币一元,刷卡六角,学生卡三角,老年卡二角,特困人员由相关部门发放免费卡。BRT建设投入近10个亿,开通以来,收取的费用远不够运行的成本。这是一笔不小的、长期的经济负担,能不能承受、敢不敢承担,不仅是对ZF财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更是对ZF执政理念的一个检验。常州的回答掷地有声:ZF要把钱花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使人民群众优先得到实惠。
二是方便快捷。常州BRT一号线北起沪宁高速公路南侧,南到武进常州大学城,全长约23.77km,线路走向与城市重点方向一致;车辆与站台均设有残疾人通道,车上设有轮椅专位、靠垫,婴儿专用座位,方便沿线居住人员出行。全线除道路交叉口红灯之外,一路畅通无阻,即走完全程只要一个小时左右。据说BRT在开通之际曾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一部公交车占据了一条道路,那么多的小车怎么办?如果没有以民为本的理念是很难回答这一问题的——让公交车优先,叫小轿车靠后。
三是绿色环保,科学发展。BRT新型车辆耗能低、排放低,专用路权避免了拥堵时的反复加减速和停车,有效地减少了车辆的废气排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和发达的中等城市交通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一些地方ZF企业为了拉动经济、鼓励消费,全力地鼓吹购买小轿车。小车的剧增不仅使城市道路不堪重负,甚至使一些不具备大量停车位的小区要砍掉绿化改为停车场。一些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从发展私家车到限控私家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过程,也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重演。尽管BRT开建的时候争议很大,但BRT开通以后,出行方便了,许多有车一族不再把小车作为上下班的工具,道路畅通了,空气干净了。常州人自豪地说,在常州可以做到基本不堵车。常州公交优先发展的实践,应该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科学发展的范例,值得发展中城市学习和借鉴。
常州BRT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近10年来,常州市委、市ZF坚持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面达到97%以上,逐步实现“失地农民进城保、老年农民有直补”,形成了“ZF牵头、企业捐赠、社会参与、运作规范”的“常州慈善模式”;2008年捐资达14.4亿元,对10万人(次)实施了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助残、助灾等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累计投入30亿元,实施了市区21座公园免费开放。如今的常州地绿了、天蓝了、路宽了、水清了,人民的手中逐步有钱了。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ZF必然会使BRT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