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近期重点规划的片区改造项目中,将以太原铁路南客站为中央核心,高效开发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业、商务办公、文化设施、居住等综合性产业。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未来的南客站将在铁路线上空采用摆渡式漫游平台市街,连接被铁道分割的东西部分,直接贯通商业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未来的南客站将是啥样儿?
南客站建在哪儿?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未来的南客站也就是现在的北营火车站,规划显示,我市即将开发改造的将是南客站及周边地区。
南客站地区位于太原市主城区东南部,距离太原市中心8公里,地处高新区、经济区及武宿物流园区三大经济园区的交叉辐射核心地段。北起学府街,南至武宿立交,东起北营北路,西至太榆路,南北长约6公里,规划面积约3.26平方公里,呈月芽状。
本区东有东山过境高速路,西南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备空港——太原武宿机场4公里。
太原南客站是未来太原市的两座主要铁路客运站之一,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
太原南客站地区将是太原南部区域中功能、活动、视线汇聚的焦点场所,是市民集中停留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环境质量,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地段。
南客站地区由北至南被规划中的学府街、许坦东街、南中环街、中心街、火炬街5条东西向的街道分割,自然形成五块大街区。同时,月芽形的整个地区由东西两侧的北营北路及太榆公路围合而成,中心又被南北向的农科北路纵穿而过,而东侧又被铁路线纵贯整个地区,形成了由太榆路和农科北路相夹、农科北路与铁路线相夹的狭长规划带。
这里的现存铁路线将是太原市未来南客站的规划选址所在,隶属于武宿机场,成为通往北京的高速铁路之一。
新亮点之所在
我们把五块大街区由北向南分别称为A、B、C、D、E区。受机场净空高度的限制,本地区内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高度受到牵制,建筑可建高度较高的是A、B两个区块,最高可到135米,C、D、E区块的建筑高度在25至50米之间。
A区、B区将主要用于办公,可建高度较高的建筑,可作为吸引资金投资兴建办公大楼的高潜能区域。
C区将是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所在,也是本地区的核心区块,是让整个南客站区成为新亮点的所在。该区站房周边适合建造商业、宾馆、文化会展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如酒店、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等。
D区将以住宅及高品质商品房为主,并配置教育用地。长途汽车站被安排在D区内靠近高架处,以便迅速进入高速路,并能减少对火车站周边交通的影响。
E区与机场高架临近,适合建造对交通要求较高的建材市场用地,并可在该区配套建设住宅。
规划如何实施
原则是先地下,后地上,成批开发,逐步推进。本地块分五期实施,一期为C区块,它包含了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因此成为整个南客站地区的核心区块,是整个地区的活力所在。在规划中,车站站房先建先使用,随后广场、酒店、超大购物中心等C区块的各项功能都将趋于完善。当整个核心区块的建设完成以后,整个南客站区的风格就将定位,再根据需求逐步完成其他区块的建设。二期为D区,三期为B区,四期为E区,五期为A区。
从交通看未来
作为通往北京的高速铁路客站,南客站将成为该地区集火车、地下铁、地下换乘中心等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1、南客站核心区
南客站分为车站西口部分及其对应的东口部分。
西口部分由站房、站房平台、站前广场三部分组成。于广场周边设计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广场地下换乘中心。各交通流线如下:
①出租车、社会车辆、公交车流线——车辆直接驶入广场下的地下换乘中心;
②货运车流(含邮政快件车辆)——驶入站房后部服务区域,并设地下货运通道连通铁路两侧;
③贵宾车流流线——经站房两侧道路直接驶入基本站台;
④消防车流线——于站房平台上预留紧急消防通道,构成站房环形消防车道;
⑤非机动车(含摩托车)流线——经广场两侧道路进入站房两侧地下一层非机动车库,广场周边结合建筑底层有机设置非机动车库,方便换乘;
⑥人流——在农科北路与广场东南、西南角交接处设置人行过街天桥,缓冲站前广场与周边地块的交通。于广场上设置若干自动扶梯,沟通广场地面与地下换乘中心的立体交通。车站东口于月台上方设置东西向步行联络通道,并作为北营北路上空的步行平台,延伸至东侧城市街区。
2、规划中的地下铁车站
规划中本地区将设计两个地下铁车站,即以南客站为终点的2#线和通过型的4#线。2#线设计于农科北路下,4#线设计于太榆路下,通过地下人行通道与南客站地下换乘中心连成一体。
3、长途汽车站
长途汽车站设计于火炬街与农科北路交接处,靠近高速公路,便于车辆快速驶入高速公路。距南客站约2公里,减少对南客站区的干扰。于汽车站周边50米范围内设计公交车停靠站,方便换乘。
4、公交车站点
原则上主要设置于地块内部城市次干道(农科北路、车站南路、车站北路)上,站点间距600米左右。外围主干道上设置大站快车,站点间距1500米左右。
5、出租车
出租车扬招点系统局部结合港湾式公交站点灵活设置。
6、人行天桥
为缓冲站前广场与周边地块的交通,在农科北路与广场东南、西南角交接处设置人行过街天桥;于商办区及教育设施等人员密集地块设置人行过街天桥,人流动线与车流动线合理设置,互不干扰。
打造绿色景观
南客站地区将通过点、线、面的设计格局,在这里打造现代化的具有生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新区城市景观,人均公共绿地将达到每人11.2平方米,超越太原市2010年绿化目标,为市民创造优美的绿化城市生活环境。
点,即通过均衡分布于各地块中的集中绿地,形成层层渗透的绿色源泉。
线,即由道路两侧防护绿带形成完整有机的绿化网络,构造出地块的绿化骨架系统。
面,即通过设计城市公园,营建城市绿肺,辐射周边人群,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