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处不胜寒 广州五十铃“不生不死”,定位太高!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3 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报道:一山不容二虎。与日野的合作,势必将对广汽商用车的另一个合资伙伴———五十铃产生重大影响。同样是以生产大客车和重卡著名的制造商五十铃和日野,很显然无法同时在广汽商用车版图上并存。业内人士指出,日野的商用车应该是日本最好的,其技术水平在五十铃之上。更何况,日野的背后是丰田,有产品有技术有实力。

  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年生产能力为大中型客车3500辆、客车专用底盘5000台。沈飞日野拥有当今国际汽车制造业的前沿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先进的客车生产制造企业之一,拥有高、中、低档客车和高、中档底盘并举的实力。

  急于在商用车领域建功立业的广汽集团,其意图已经不辩自明了,广汽商用车最大的希望就在于同日野的合作。况且,跟五十铃的合作,不仅一直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甚至深陷亏损的尴尬境地。

  自合资开始,广州五十铃几乎每年都在亏损,亏损额大致在500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用“不生不死”来形容目前广州五十铃的现状。广州汽车集团与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按51:49的股比合资的广州五十铃汽车,近来已成“空壳”。有关人士透露,广州五十铃已经没有五十铃方面的人员了。从去年开始,五十铃曾分批派出了共200名技术人员来到广州五十铃,努力进行改革。“但因情况过于复杂,双方在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分歧很大,无法达成统一。”这才有了今年7月五十铃撤走所有日方人员的一幕。这也意味着五十铃与广汽在商用车的项目上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2001年3月下线第一辆车的广州五十铃客车公司,总投资达3000万美元,是广州市客车重组后的重点项目。第二年,公司原定100台的产销计划只完成了一半,此后到现在,公司每年的销量都不到200台。公司成立之初制定的占有国内大中型豪华客车市场25%的目标已成镜花水月。

  而合作伊始,这也被喻为一桩“美好姻缘”。自1999年广州本田合资项目顺利投产之后,广汽奉行“将合资道路进行到底”的策略,于2000年同五十铃签订了合资协议,成立广州五十铃,并引入五十铃大型客车生产销售,注册资本为4680万美元,年生产设计能力800台整车。据熟悉广汽集团的业内人士分析,广汽集团当时是希望通过广州本田和广州五十铃、广州骏威打造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完整的产业链。

  兵败“价格门”

  广州五十铃目前拥有四大系列客车产品:GALA、E、S和V系列。其中,GALA系列的产品是日本五十铃公司上个世纪末才投放市场的新产品。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GALA客车并无价格优势。据了解,进口原件的GALA超高地板(SHD)豪华大客价格为228万元,高地板(HD)豪华大客的价格为195万元,即使与比其他没有国产化的豪华大客相比,价格也是偏高的。

  据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的资深分析师金永生向本报记者透露,因为规模不够,广州五十铃的零部件配套一直需要进口,无形之中,成本就会超过其他产品。

  为了降低成本,广州五十铃企划部负责人称:“我们已经把产品的价格逐步降下来了,现在广州五十铃最贵的一款产品已经不到200万元。而目前市场对高档豪华车的需求呈现下降态势,国产50万至60万元的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广州五十铃境遇尴尬。”

  该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比方说,原来GALA系列的产品中,有电控悬架,在舒适性方面有了很大保证。但从成本角度和市场的需求出发,我们还是把该配置给拿掉了,这样一来就节省下10万至20万元的成本,同时在加强车辆可靠性方面做文章。”

  的确,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广州五十铃在成立至今的6年间,千方百计,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开发中档新车型、加快市场培育。据介绍,到2004年五十铃客车达到了46%国产化,2005年进一步提高至57%。

  在自有资金不够充足,无法建立自己的经销商渠道的情况下,广州五十铃还尝试过销售外包。2003年,广州浩伟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与广州五十铃签订了LT车型的销售协议,浩伟公司欲花费近5000万元人民币买下广州五十铃2003年生产的50多辆LT客车,并把他们推广到全国。

  而早在2001年,广州五十铃还不惜重金引进ERP信息系统,力争塑造一个适应网络经济的“E”化的企业,优化营销、后勤、物流和服务体系。通用运用该系统,企业当年的各项费用同比降低12%,达280多万元。

  然而,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广州五十铃还是败下阵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著名的客车制造企业纷纷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高档豪华客车市场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形成了西安沃尔沃、桂林大宇、厦门金龙、安凯客车、扬州亚奔、天津伊萨、北京北方、郑州宇通等多种品牌。其中,西安沃尔沃已经连续5年坐上该市场的头把交椅。

  而在60万至70万元档次的客车市场上,金龙客车所向披靡,占据了广东市场半壁江山。郑州宇通则在100万至120万元的高档客车市场上抢走了50%左右的份额。目前,“过江龙”已占据了广东客车市场的90%以上。广州五十铃痛失家门口市场。

  另外,据五十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指出,广州五十铃的产品定位高端,但生产成本一直控制不好,国产化后,产品出现一些故障问题,使口碑在用户心目中大打折扣。更危险的是,售后服务环节的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

  ■博客

  老生常谈:合资客车企业搞不好的原因

  最近看到有些网站转载的某报关于《国内商用车如何走出“合资即失败”的怪圈》的文章。针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中西方企业文化融合是关键。”这是该文认为的重要的合资失败原因,但是我们看,乘用车行业的合资企业比较成功,难道它们就不存在文化融合的问题?企业文化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经营要素,但是还不至于成为合资失败的罪魁祸首。

  “‘双品牌’战略是取胜之道”。所谓“双品牌战略”,无非是想一个走高端,做品牌;一个走低端,保饭碗。这种见利忘本、缺乏战略规划的思路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像沈阳日野、西安沃尔沃等等走“双品牌战略”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也没见谁成功。其实双品牌战略是企业市场层面的战略,是不可能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中国合资客车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何在呢?我觉得要从市场方面找原因。我们先从乘用车市场入手,中国乘用车市场属于消费品市场,起步就基本与世界同步,合资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与国际市场差异不大,只是发生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商用车市场,包括客车市场,则完全不同。作为生产资料市场的属性,客车市场的特点要与其上下游市场相一致。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国家:各种成本和利润都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决定了国际商用车企业来到中国,必须要有一个按中国市场出牌的过程。合资企业中的高端产品,虽然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但是限于中国的使用环境,无法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市场竞争对低成本的需求,原来高端产品市场也越来越多地被中端产品所代替,中长途客运市场中五、六十万的国产品牌的客车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据。合资企业软肋就在于产品适应性的问题。

  笔者在2005、2006年写了一系列关于合资客车企业在市场困局中的分析文章,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战略趋同化”、“需求层次理论”、“技术成本理论”等,解释了市场困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战略趋同化:在高档客车市场发展的初期,企业在中国客车市场中的战略基本一致,导致客户认同感不强,企业偏面强调技术先进性,忽视实用性和经济性,压抑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技术成本理论:高水平技术带来高成本,技术成本实际上削弱了采用新技术带来的技术优势,当技术成本上升到可以抵消甚至超过技术优势时,这种技术就可能是不适用的。

  需求层次理论:客户购买的不是客车,而是客车的某种功能,功能性、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都带来不同的成本,客运市场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客车功能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现实市场的需求。
   我觉得广州五十铃定位太高,在广东没什么市场,被宇通、金龙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7-8-14 09:44 | 只看该作者
广汽收购沈飞日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11-16 09: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