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号一早,又要早起赶车。赶车之前,比较轻松搞定了5号2501的卧铺,大妈没犹豫的给了2张下铺:)。上了7161,才感到太局小票的厉害:太原开出超员,太东太北一路疯上,就是土堂还有不少上的。还好过了土堂,几个隧道通过去就是柳林河,那里像是一个风景区,守着汾河二库,下了不少人。这下车厢算轻松不少,过了柳林河这个位于两个隧道之间的车站,又到了扫石,这是一个半个站在棚洞里的站。这边几个长隧道连着,绝对不比京原线逊色。过了这一带,到了古东,那里又是煤矿、选矿厂、焦化厂密布,到处黑的。古交出站,进了侧线,正线没有电化,侧线进镇城底倒电化了。正线是去什么地方的呢?现在我也不清楚。太原-镇城底的铁路似乎是79年左右通车的,单线,电气化,主要就是运古交煤矿的煤。一般是SS1牵引50多节的大列,大约4000多吨吧。镇城底是个镇子,外面有些厂矿班车等着7161下来上班的人。7161在镇城底只卖3节车厢,票几乎卖光。古交预留8节车,估计有1500人上车。一开出就超的一塌糊涂,古东站还有很多上的,车厢里面、过道。连接处。洗脸间全都站得满满的,这种慢车好多年没见到了!更狠的是到了汾河站,已经进了城,还有几十个人持票等着上车。下车,直奔榆次,坐901路去的,在路况一般的情况下开了1小时,还凑合吧。在榆次市里面转了转,还到某人家门口慌了一把。去榆次站,买了6042到太原北的通票,太原和太原北价钱一样,买了不亏。6042人不多,这个和传说中的类似,这个车套跑上兰村,所以不用再下车出站了,似乎还真有些人这么坐的。我还是出去一趟,拿着票比较顺利的签了一张7192的座号到太原北,太原站的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7213的客流也一般,也许学生都回家了。向阳店和上兰村之间有个乘降所,好像是给太原轨枕厂的职工通勤用的。上兰村站在中北大学里面,站台的几个豁口都有卖票的,卖的还是小板票。中北大学校园里面不光有火车,还有公交。那里的主力是胜利桥东-中北大学的835路,到了客流高峰,835开行快车,不绕河西,而且很多线路的车辆来支援。我们到西宫,调度竟然能准确的报出下一班车的时刻,而且那车也真的就那个时间来了。应该说,群力支援的现象,在很多城市已经不多见了;而运行时刻的准确程度,更是让人觉得太原公交在车辆调度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在西宫,看到105路的BJD542F型电车,这是无人售票版的单机电车,现在全国其它地方基本找不到的。这些车是北京电车厂95年出产的车,已经用了11年。从面上看,根本想不到,从里面感觉,电机声音还是很好,如果说是2000年之后的新车,我想我也会相信的。而且105路电车司机和报站器双重报站,也是这么多年头一次见到,感到很亲切。105路沿线客流一般,感觉走向和客流需求不太一致,而且路边居民区不多,大都是机关单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节假日导致客流一般。105路到火车站已经7点了,步行到广场附近找了一个看着还不错的店吃饭,三个人吃剩了不少,才花了70多块。吃完饭,8点多钟,坐1路的JK6170G回住的地方,这些济客也有10年了,但是车内车外感觉保养也都不错,驾驶室里面没有北京公交那么脏,到处都很干净。机器保养也不错,开起来很带劲。火车站下车觉得还挺早,就又去坐了一圈104路的外环。9点整,我们上车。104的外环的上车站在火车站北侧,不知道是因为那里车多还是晚上没人管,那边的秩序是我在太原见到的最乱的一次,不得不用手捂住口袋,防止扒窃。太原电车有好几个与铁路的平交道口,不知道在这种路况条件下,拖辫的情况多不多见。104外环在广场北侧有很长一段专用线,感觉如果在别的城市,这样的车,早就给拆了换汽车了。晚上104路一圈大约用50分钟,这班车回到车站接着要发10点的末班。
4号早晨,接着早起,乘57143次太原-桃杏的通勤车到桃杏。从太北-桃杏也是单线,除了玉门沟-桃杏没有电化,其余部分都电化了。车在汾河桥头停车办理通勤,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接近桃杏的地方,正好从官地电车公司后面过,而且路基比较高,拍摄角度应该不错,可惜相机掏晚了。在桃杏下车,和当地的两个车迷碰头,在他们的带领下,进官地电车厂转了转。这里的电车都是北京的通道,大约20辆左右,看样子是分多批买的,时间应该都在90年代之后。最新的一批是两台,外观和传统的BD562相差很大。这里的562都是独立驾驶室的。由于不清楚它的间隔,就先没有体验。而是坐17路汽车去杜儿坪矿看那边的电车系统。实际上杜矿的电车终点站距离官矿的不远,但是厂子却在山上。到山上的厂子看看,这边的车也有10多辆,其中有5台重庆单机,1台新式扬子江,其它也都是北京562通道。而且意外的看到这里的架线车,是沈阳的,估计是当年沈阳拆电车的时候低价买回来的。在杜矿总站,我们上了一辆电车,这里的电车平峰大约一小时一班,单边约20分钟。人不少,基本上拿各种月票或者证件的多。车上也有售票员,每张票5角,比起同线的17路便宜很多。562下山的感觉一般,不过路不是很好,有些颠。下到河涝湾是10:25,想官地的电车可能10:30会有一班,就赶到路口,正好看到了。乘坐官矿的电车上山,感觉路况比杜矿的更差,电车时不时要减速通过一些坑洼不平的地方以防脱辫。官矿的电车区间到官地广场,还有到矿坑口的,由于时间比较紧,我们只坐到官地广场。最后一站地里面,连续过了两个隧道,可惜没看清电车线在隧道里面的悬挂方式。估计是在隧道两壁钉入两个钉子,然后用横线悬挂的。官地电车的上座明显不如杜矿的,尽管这边的车票仅有3角,也许是官矿的工人村主要在山下的河涝湾,而杜矿的工人村在半山腰的缘故吧。回头坐7路下山换16路去斜坡找缆车。斜坡那里山比较陡,盘山公路饶了一个很大的S型弯道,而缆车则是笔直的上下,大约有100米的落差吧。这里的缆车是两台车两端对发,应该是用一条绳缆拉着的。这样可以保证在中央的会车道能顺利的会车。考察完了以后,乘坐16路回城。16路的CJ6921G是98年的车,和南京中北的那大批车基本是一个年代的,但是保养比中北的还要好一些。如果考虑到16路每个边都要爬一个约2公里的长大坡道,那这个车的保养就比较值得称道了。最印象深的是,16路进城的时候,有一段坡度很小的长下坡,这个车能没有阻碍的往下滑。16的终点是下元,这里是太原城西的重要枢纽。感觉这个枢纽的绝大部分地方陡设计的很不错,每条线路都有候车区,而且候车区的秩序都不错,只是1路这条最大线路的下车地点有些乱,尤其1路车多,有时候下车的人流容易和车流形成交叉。但是下元枢纽的岛式候车区,确实给人感觉很新,如果中央开花修个地道,这样人流车流将极端完美的分离,对安全也能有更大的保障。在下元总站,我们看到了并州第一车,也看到了原色的JK6170G。随后乘坐一个网友架驶的813路去城中吃饭,吃了一些山西特色的面食。接着乘坐101路到尖草坪的电车公司。在电车公司,我们和那里的一个领导聊了很久,对太原的公交制式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看到了太原公交对车辆的保养、保洁的重视程度。每个车,都需要严格的按照行驶公里数来进行不同程度的保养,平时的例保程度和司机的收入挂钩,司机对车辆都非常爱惜,发动机都几乎一尘不染。对于车况,太原公交也是一丝不苟,很难想象在太原这个相对比较脏的城市,白色图装的公交车还总能保持原色,进站擦车,车内外都有专门保结人员清理,起码在表观上给了乘客一个舒适的感觉。车内和车窗也是,乘务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饰,一束塑料花,一贴温暖的提醒,都让人觉得很温馨。随后,先后乘坐了102路和103路电车。在前往103路广场站的途中,看到812路总站那里在没有协管员的前提下,候车队伍排的竟然井然有序,这种自觉程度确实让人佩服。而在103路总站,乘车的人比较多。尽管在旁边不排队等候上车立岗驶允许的,但还是有不少人尽管只坐3、4站地,但还是在队伍里面没有怨言的等候。这种公交秩序,说实在的,最近10年,我已经绝少看到。这一天最后的行程,是39路再次到下元,换乘1路。坐在通道车的尾部,享受着摇晃的感觉、坐在黄河发动机旁边,体验那种震撼,我想都是最后的机会了。。。
太原仅仅停留了两天。给我真正印象深的是太原的公交。太原的公交车车况只能说一般,主要以长江的9-10米汽油车为主,辅以京华、安凯等的8米车,以及长江10米双层、以及几十台老式通道车以及100多台5种型号的电车。总体水平不很高,但是应该说,太原公交对车辆的保养制度的制定是很严密的,对制度的贯彻是很彻底的。这样一来,车的质量有了保证,乘客的满意度也有了提高。太原公交的线路始发站,一般都有专人职守,维持秩序。排队上车的风气绝大部分时候能靠自觉维持,这一点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太原公交的报站服务也比较到位,除了报站器,人工还要二次报站。最后一点,就是太原公交的应急能力,比如节假日的835路,各条线路都派车支援,尽最大可能去疏散客流。
应该说太原公交的模式,是一个类似于计划体制下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在太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并且从各个角度看,这个模式在当前形势下,比较符合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需求。况且,现在很多城市的所谓市场化机制,大都是建立在90年代公交困难时期,社会办公交的后遗症的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多数的地方要么对营收卡得严,导致压点、飙车现象得出现,要么对营收和路准同时限制,导致司机抢点违反交规现象的出现。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我想,既然公共交通是公共的,大家的,政府就应该扶持、补贴,让市民的满意度提高,这对现在所谓的创建“和谐社会”绝对有帮助。我觉得太原公交给人的感觉,就是让绝大多数的市民感到满意(除了最近的涨价事件),这种满意是多层面的,一个是表观的满意度,即对车辆方面的满意程度,视觉上的舒适感,一个是内在的满意度,即对乘车环境、乘车秩序、换乘次数、条件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我个人以为,太原在这几个方面做得都算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