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原火车站昨起大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6 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台区安装无站台柱风雨棚,出站厅改建扩大……

投资1.5亿元,预计到明年年初完工,届时旅客容纳量将增加近一倍
投资1.5亿元的太原火车站改造工程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太原站自1975年建站以来最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到明年年初,太原火车站将以更现代化、人性化的崭新面貌与旅客见面。
记者从太原火车站施工改造指挥部了解到,车站外部结构保持原有风格,变动最大的要数站台区、站内设施和轨道群的改造。
火车站原有售票厅将进行扩建,并将软席候车室改为售票二厅,与现在的售票大厅相邻,同时增加团购、机动、电订口售票,以满足旅客需要。在进站口处增加安检系统,旅客可不必将行李包放在安检仪上,可直接进入。在进出站地道内,增设扶梯、垂直电梯各4部,方便旅客快速通行。原有的出站集散厅进行扩建,并增加2个检票口,原有的拥挤现象会得到很大改观。站台区将安装无站台柱风雨棚,旅客从此可告别露天候车。站台进行加高,几乎与列车下车门平行,旅客不需高抬腿便可上下车……
据太原站的一些老员工回忆,太原火车站自上世纪70年代建成后至今,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现在客流增加了,肯定要扩建。”中铁六局太原站指挥站副指挥长赵海林告诉记者,作为石太铁路高速客运专线的辅助设施,太原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要兼顾客流中转任务,因此必须满足石太客运专线的客运使用要求。
据悉,此次太原火车站改扩建将斥资1.5亿元,施工期为6个月,改造后,太原火车站目前每日9000人的旅客容纳量将增加近一倍。
另外,今后大部分施工均在夜间进行,如需白天施工的,届时会逐步封闭施工范围,开通其余出口。因此,施工期间对火车站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6
发表于 2008-6-16 09:54 | 只看该作者
太好的消息了,过两天去朔州运转去拍车喽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49 | 只看该作者

太原火车站历史存档

  1896年7月8日
  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太原至正定铁路
  1904年5月
  正太铁路动工修建
  1907年10月
  正太铁路建成通车,太原火车站(首义门外)迎客
  1975年6月1日
  新太原火车站建成运营
  1993年1月1日
  太原站晋升为特等客运站
  1993年4月8日
  太原站高架楼开工奠基
  1994年7月8日
  太原站高架楼举行落成典礼仪式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48 | 只看该作者

记者探访:火车站将变成啥模样

昨日,太原火车站改扩建工程进入先期施工阶段。通过此次改扩建,太原经济会得到发展的契机。拥有33年历史的火车站现有设施的情况如何?改扩建后会新增哪些设施?这些设施将带给旅客什么便利?带着这些问题,6月14日、15日,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出站地道增设4部扶梯
  现状:
    6月14日,记者在值班站长范娟的带领下,走进地下进出站通道内,一进通道立刻感受到阵阵凉意。范娟告诉记者,因地道下面通风、排水设施不好,加上长年积水无法排除,而且地道顶棚还有漏水现象,所以才造成墙壁渗水、地道内非常凉爽的现象。
    在2、3、4站台的楼梯处,原有的垂直电梯因年久失修已老化,门前的积水足足有10厘米。“这些电梯是给有特殊需要的残疾人使用的,但年久失修,使用率越来越低。”范娟说,一直以来,工作人员会站在地下通道两侧疏导客流,遇到有些残疾人需要特殊帮助,她们会把残疾人背下去。
  改造措施:
    在出站地道增设4部扶梯,在通往2、3、4站台处的楼梯处安装垂直电梯,以解决特殊旅客负重上下梯的不便。对地道墙面、地面、顶棚进行重新装修,用防水材质进行屋面顶层铺建,来防止漏水。
  ■增加两个出站检票口
  现状:
    6月15日下午,在太原火车站出站集散厅内,相距不到十分钟时间,先后有两趟列车到达太原火车站。记者在现场看到,旅客们进入出站地道后,2分钟内到达出站集散厅,由于检票口只有两个,旅客出站速度很慢,所有旅客都拥挤在集散厅出口附近。记者粗略计算,两趟车下来的乘客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才可全部出站。“集散厅面积小,而且我们检票需要认真核对,加上检票口只有两个,所以旅客出站速度快不起来。”一位检票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票口少和集散厅容纳人数少都是出站流动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改造措施:
    此次改建,将把原有的出站集散厅拆除,并拆除附近的餐厅,将集散厅的面积扩大。增加两个出站检票口,并在原有出站检票口的基础上加宽至20米。
  ■站台地面与车厢地面一样高
  现状:
    凡坐过火车的市民都知道,上车时需要迈上列车的三级悬梯。而且由于列车车厢与台阶的缝隙很大,存在安全隐患。据火车站工作人员讲,曾发生过拥挤将人挤入铁道内的情况。老幼等特殊旅客上下车,也极不方便。
  改造措施:
    站台地面整体加高1.25米,与列车车厢地面高度一致,这样旅客上车时只需抬脚一迈,就能进入车厢。站台经加高处理后,当火车停在站台,旅客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上车。特别是老幼残等特殊旅客也能顺利上车。
  ■站台处建公用设施
  现状:
  “我们站岗时很少喝水,因为上厕所要走很远的路。”太原火车站4站台的站台客运员魏爱琴说,在火车趟次多的时候,岗位又不能缺人,这期间只好憋着不去厕所,后来索性上班时尽量不喝水。
    站台上的风很大,当天下着大雨,记者站了不到十分钟,已经冷得打哆嗦。魏爱琴却只穿着一件短袖,“我们比较耐冻。”魏爱琴笑着说。据记者了解,站台上没有值班员公共房屋,没有火车时,她们会到地道口附近躲避冷风。
  改造措施:
    出站口附近将新建厕所、配线间、检票及补票等房屋。
  ■候车室将分普通和客专两类
  现状:
    14日下午15时,在太原火车站第二候车室。在坐椅中间的过道里,部分乘客横躺在坐椅上,有的还将大件的行李也放在坐椅上,而且不时有乘客踏上坐椅翻越而过。
    一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的坐椅都是拿螺丝固定,踩踏会使螺丝松动脱落,一旦螺丝掉了,椅子也就不能坐了。
    在候车室尽头的检票口,有十多年检票经验的范师傅告诉记者,检票人员不仅要在短短两秒钟的时间里检票,还要辨认票的真假,车次信息是否与所乘列车相符。“有时候一趟列车检下来,握剪子的手都发麻。”
  改造措施:
    候车室改造,将随站台封闭逐个封闭施工。主要工作量为空调系统安装、消防系统安装等。为防止乘客在坐椅上横躺等行为的发生,候车室坐椅将加扶手。
    西侧两个候车厅改造为普通候车室,东侧两个候车厅改造为客专候车室。四个候车室进行功能改造和装修,设自动检票机。高架通往站台的台阶拆除重做,增设4部滚梯。
  ■新建无站台柱风雨棚
  现状:
  “雨雪天气,我们经常是一手拿纸板,一手拿炉灰。”范娟回忆说,下雪后,站台靠近铁道的部位积满了雪,冻后很滑,容易发生事故。为此,工作人员会将纸板和炉灰铺在站台的边沿,以保障旅客上下车的安全。
  改造措施:
    站台上的混凝土雨棚全部拆除,新建钢筑结构的无站台柱风雨棚,将整个站台与铁道包在了一起。
  ■售票厅增至两个
  现状:
    14日上午,在太原火车站售票厅,15个开放的售票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队,个别窗口的队伍七扭八歪都排到了售票厅门口。“很少有不排队就能买到票的时候,每次来了人都很多。”正在排队买票的马小姐表示,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会乘火车出差,每次最让她头疼的就是排队买票。“由于人流密集,大厅里的空气很不好。”售票厅门口值勤民警告诉记者,由于售票窗口有限,每天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排队情景。
  改造措施:
    此次太原火车站改造,不仅要对现有售票厅进行增设夹层、进款间等改造,还将增加售票二厅。既有软席候车室,将改为售票二厅,与现在的售票大厅相邻。在售票二厅南侧将增加团购、机动、电订口售票,与其他窗口分开。
    改造后,售票窗口将增至35个,大大缓解排队买票的压力,售票一厅(原售票厅)内将设自动售票机28台。
  ■设母婴、团体及残障候车室
  现状:
    15日上午,位于火车站进站口集散厅的“全国劳模史改梅助困室”,不足10平方米,是全站惟一的残障候车室。由于空间狭小,这里只摆有9张椅子。仅有的四张婴儿床上都躺着宝宝,由于哺乳室地方有限,顾不得羞涩,几位妈妈在母婴候车室墙边的靠椅上,开始给孩子喂奶。“我们这儿的使用率是很高的,遇到节假日,这里面全都是人。”值班人员告诉记者,现有的母婴候车室设施很难应对旅客需求。“目前,太原火车站还没有团体候车室,遇到旅游团队只能是在相应的候车室内,靠墙站成一排优先剪票上站台。”在候车大厅,范娟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团体候车室,她们只能这样做。
  改造措施:
    将现有的收费休息厅,改造为母婴、团体及残障候车室,并增加相应设施。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43 | 只看该作者

三代铁路员工的回忆

太原火车站,这个与每个山西百姓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交通枢纽,坐落在迎泽大街最东边,每天迎来送往着行色匆匆的旅客。这里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记忆,都围绕着太原火车站。有人在这里渐生华发,有人在这里实现梦想,有人在这里一直守望。
  三代铁路员工说
“36年前,火车站是一排平房”
  人物档案
  姓名:李顺生
  性别:男
  年龄:56岁
    太原火车站中铁快运安检员,1972年参加工作
    6月14日下午,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太原火车站行李托运大厅里人来人往,旅客们把货物打包后,便放到安检机的传送带上。李顺生手拿货票,盯着面前的电脑,仔细查验后,在货票上盖章,货物便被送入库房,等待托运。李师傅的工作就是对托运货物进行安检,每验一件货只需不到一分钟。“要在从前,旅客们的货肯定都得被淋湿,现在的条件真是好啊……”看着外面的大雨,李师傅不禁感慨。在火车站工作了36年的他说起这里的变化,滔滔不绝。
    1972年,李顺生被分配到太原火车站工作。那时的火车站(现在被人们称为旧站)还在太原的南官坊(现在的桥东街一带),是一排平房,有售票处、托运处、候车室等区域,但设施非常简单。“旧站太小了,一列火车进站,只有七八节车皮能进入站台。因为行李车在火车的尾部,一般都进不了站台,我们卸货时就只能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装满一个托车,再装一个托车,不能同时开展工作。当时也没有托运大厅,旅客们都是露天办货,夏天热得不得了,冬天冻得直跺脚。售票处没有风雨棚,车次、价格、起始站时间等信息都是写在一块木牌子上。候车室只有一个,很小……”李师傅说。
    据李师傅介绍,1975年,火车站搬到了迎泽大街,至今也33年了。除了黄色的外墙、两座钟楼和站台没有变过,内部设施已过多次改造,包括更新电梯、改造建设高架候车室、站前广场等。“不仅是设施越来越现代,服务也越来越到位,售票厅里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车次变化,手工售票也改成了电子客票。候车厅的设施更加完善……”李师傅脸上洋溢着自豪。
    当得知太原火车站此次要进行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时,李师傅高兴地说:“快退休了,还能见证一次火车站的改造,真荣幸啊,多工作一天都是一种幸福。”
“1993年,我见证了高架候车室改造”
  人物档案
  姓名:赵俊红
  性别:女
  年龄:42岁
    太原火车站客运科值班站长,1993年进入太原火车站工作
    作为一名铁路职工,赵俊红已在太原火车站工作了15年。其间,火车站的面貌变化和工程建设,软硬件建设的逐步提升,她都曾亲身经历,“我在这里工作的15年,是太原站快速发展、客流急速膨胀的15年。”
    1991年,25岁的赵俊红进入了铁路系统。开始的两年,她当列车员,1993年,正式调入太原火车站工作,至今一直坚守在客运车间岗位上。“1993年,太原火车站正进行高架候车室改造。改造前的太原火车站只有两层,候车室和售票厅全部集中在一楼。如今的进站通道两边,过去就分别是售票大厅和候车大厅,当时的客流量也比较少,日均约两万人左右,虽然售票和候车面积都很小,但也没有感到拥挤。”在赵俊红的记忆中,当时从太原火车站开行的列车,都是较为老旧的绿皮车,车站客货运共有7股道岔。
    随着经济发展加快,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铁路客运迅速发展,客流量一年比一年大。“高架候车室建成后,一楼改造成了售票厅和软席候车室,旅客容纳量大大提高,如今在春运高峰期,高架候车室的四个候车大厅最多时能容纳六七千人,车站日平均旅客发送量也上升到4万人以上,列车总数也上升到了40多对。”
    不过,自1993年改造之后,十几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改造的太原火车站,其硬件设施已渐渐不能满足旅客上升的需要。赵俊红表示,“车站的电子引导设施等需要加强,而且候车室的面积需要加大,容纳量也需要提升,这次改造听说也要改造候车室,我们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候车环境,让旅客更加舒适便利。”
“太原站有点老了,感觉稍稍‘过时’”
  人物档案
  姓名:张伯磊
  性别:男
  年龄:24岁
    太原火车站候车厅客运人员,2007年10月参加工作
“太原站有点老了,感觉和其他省市的大车站就是两个世界!”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张伯磊,去过很多城市的火车站,他觉得太原火车站有点“过时”了。“七八岁的时候,奶奶带我来过火车站,那时候感觉火车站到处都是人,有点害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伯磊印象最深的还是火车站的站台,人们挤在一起等火车,很多旅客都是席地而坐,嘈杂声、打鼾声、孩子的哭声……乱成一片。
    不过,这种情况在1994年太原站高架候车楼建成后得到了明显改观。“有了高架候车楼,感觉火车站一下变得气派了!还有点现代大城市的感觉!”张伯磊说,当时自己的很多同学都愿意来火车站玩,因为有电梯、有电子显示屏、有上千人的候车大厅……
    不过,这些当年看似“先进”的设备现在都已经过时了。去年刚刚复员转业参加工作,张伯磊就遇到自己铁路工作中第一个“春运”。“平时这些设备还能凑合着用,但到了春运,有时候靠设备还不如靠人管用!”他介绍,由于人多,广播系统声音杂,很多旅客都要问车次,问时间,每天接待旅客、疏导客流从不间断。
  “太原站的确该大修了!设施老化,我们工作量增大,旅客等车上车也多费心!”听说太原站要大修,张伯磊建议多增加一些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流行元素,让这个老站焕发新的生机。
  市民旅客说
“当年车站建成剪彩,我还跳过舞”
  人物档案
  姓名:廉雁
  性别:女
  年龄:39岁
  1989年至今在太原火车站前从事餐饮服务
  “我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跟火车站很有感情。”说起太原火车站,廉雁马上回忆起1975年太原火车站刚刚落成时的情景,“那时候刚上小学,在新火车站剪彩仪式上,我和小朋友们还表演了一段舞蹈。”廉雁说,当时坐火车的人还不多,很多小孩子都是第一次到火车站,看见火车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时起,廉雁就和太原站结下了缘分。
    1989年,廉雁来到太原站劳动服务公司,从事餐饮销售工作。“当时一个盒饭卖1.5元,有时候一天就能卖出2000多盒!”廉雁说,当时公路还不发达,人们外出都选择坐火车。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时候两个普通候车厅都挤得满满的。
“软件硬件变化都很大”
  人物档案
  姓名:陈常春
  性别:男
  年龄:45岁
  多年经商,经常乘坐火车来往于省内外
    今年45岁的大同生意人陈常春说:“从25岁开始做生意到现在,几乎跟太原火车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20年里,太原火车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变化都很大。”
    对陈常春来说,太原火车站留给他最深印象的就是主楼上的两个钟楼,“这样的大钟楼很少见,当时我每次来到太原站,都要对着钟楼看上半天,盘算这玩意究竟是怎么控制的,背后那该有多大的齿轮!”
    随着近两年旅客量的上升,乘车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2000年以后,售票厅排队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陈常春说,“最盼望的就是买票时不用排长队。”他希望购票能变得方便容易,候车时能够宽敞舒服,同时晚点通知和退票等服务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32 | 只看该作者

太原站大施工:保证施工不挡旅客出行路

为了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同时将对旅客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太原火车站施工改造期间,该站制定并将执行多项相关措施。

制定临时疏散方案
“改造期间,在出站厅施工后,旅客可以从进站地道疏散。”太原火车站客运科杨科长介绍,出站厅施工需要封闭出站地道,因此将影响太原站下车旅客的正常疏散。为此,火车站制定了临时疏散方案,2、3、4站台下车旅客改由原进站地道进入进站大厅,1站台旅客由站台直接进入进站大厅,然后从一层商业用房出站。
出站地道封闭施工后,旅客出站将改由一站台邮政仓库旁设步梯下至站外。施工期间,一站台出站地道北口设专人引导、防护旅客出站。“施工改造期间,出站口将增设出站检票栏杆,设4个出口,保证8行旅客同时顺畅出站。”赵慧青表示,如果遇到列车集中到达,出站口将多开出口,快速放行。
此外,改造期间火车站还将在出站口,移设出站口广播系统及列车到达信息显示屏。

候车厅分批依次施工
“为了把施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候车厅施工采取依次进行,分批施工的方案,每次封闭一个候车室,其余三个正常运行。”杨科长介绍,本次改造将在高架中央通道增加变频多联空调,在四个候车室增设消防水炮和防火卷帘。
在候车厅依次封闭期间,中央通道正常使用,在候车室改造完毕后,利用晚上时间对中央通道局部封闭施工,因此对旅客候车影响不大。

增设售票二厅
“为了缓解乘客买票难的问题,我们今后将长期增设售票二厅,也就是将现在的软席候车室直接改造成新的售票厅。”杨科长介绍,按照方案,首先将现有的VIP改造成新的软席候车室,然后将软席候车室改成售票二厅,新的售票二厅将大大缓解售票一厅的压力,也给乘客购票带来方便。

站台票将要停售
“站台封闭施工开始后,我们将停售站台票。”太原火车站副站长赵慧青告诉记者,站台封闭施工开始后客运压力会急剧增大,为了确保乘客能顺利上车,车站要严格控制进站人数,防止出现意外事故。“虽然原则上不再销售站台票,但遇到老、弱、病、残等特殊旅客,确实需要有人送站时,我们也会提供帮助。”赵慧青表示,进站口工作人员将引导这部分乘客至史改梅助困室购买站台票。

实行3小时限时候车
火车站改造期间,您不能去的太早也不能太晚,因为火车站将采取3小时限时候车。“以前有的旅客本来是要乘坐下午的车次,可上午没事早早地就来到火车站候车。在施工改造期间,3小时以前不能够进站候车。”赵慧青告诉记者,因施工期间运输组织难度大,为确保旅客安全,太原站采取限时候车的措施,旅客持车票可在开车前3小时内进站。“由于候车室改造,车次候车调整频繁,乘客也不能进站太晚,最好在开车一小时之前就来到火车站,否则有可能造成人为延误。”赵慧青还提醒大家,进站后不要在中央大厅、走廊等地方候车,以免检票位置临时调整,带来延误。
另外,在高峰期,(每日早上 6:30——8:30),每个进站检票口将增加工作人员,实行双人上岗。

设立应急通道
为了确保旅客出站顺利,火车站还将设立出站应急通道。
遇一站台通道因列车到达密集有旅客滞留,临时出站口旅客出站不畅时,由出站口值班员负责,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引导部分旅客由一站台中门及时疏散至进站出口出站。

■现场
穿上防护服 系好安全带 雨中开工
天空虽然下着小雨,但在太原火车站内,施工人员仍然忙碌,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们正争分夺秒地紧张工作。穿上防护服,系好安全带,爬上给火车供电的接触网,剪断钢丝……今日,中铁六局的工人落下了太原火车站改扩建的第一锤。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4人一组,两名工人爬上接触网进行拆除,下面两名工人搭起架子进行支护。记者留意了一下时间,看似很简单的一张网,完全拆除,一组工人需要至少1小时的时间。
因为施工地点在火车轨道附近,虽然有专人在现场防护指挥,但记者仍被隔离在施工现场的十多米之外。“施工作业时,情况比较危险,我们的工作人员都要时刻警惕,更何况普通市民,根本不被允许靠近。”施工处一位姓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拆接触网是危险性比较高的一项施工项目,施工时要进行断电,火车经过时只能靠防护员吹哨通知。如果不能及时判断火车轨道线路,就会有安全隐患。
据记者了解,此次需要拆除太原火车站站台附近1.2公里范围内所有接触网。拆除后将抬高接触网高度,并改为钢架结构,为搭建无台柱雨棚做准备工作。

■讲史
百年老站曾有两次“大动作”
“老太原站是1907年竣工的,从那时候算起,太原站也有百年历史了!”太原火车站副站长赵慧青说,从太原站建站开始,百年时间只经历过一次搬迁,一次大修,而今天开始的大修是太原站建成以来最大的一次!

1907年正太线终点站落户首义门
“原来的老火车站在南官坊,可能现在很多太原人对这个地名都有点陌生,但在老一辈人的眼里,那个地方可是太原铁路的真正起点。”赵慧青说。
据介绍,老太原站原先坐落在首义门外——桥东街南官坊一带,也就是今天的迎泽大街长途汽车站后。当时的太原站是由清政府向俄、法、比三国借款,为河北正定柳林堡至太原的正太线而修建的终点站。
太原铁路局资料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太原站的竣工时间为1907年8月,当年10月正式通车,由于债权属于法国,一直到1932年10月25日才收归国有。
资料显示,当时的太原站是一个准、窄轨混用,客、货兼顾的车站,设备简陋,破旧不堪,虽然解放后几经改造,但候车室面积只有961平方米,最大能容纳7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太原人出行的需要。

1975年新火车站“搬到”迎泽大街
这种情形在1972年有了变化,新的太原火车站在东山脚下破土动工,三年后有些形似北京站模样的太原新站拔地而起,并与当时新建的迎泽东大街打通。
“新建的太原站的确吸收了北京和其他较大客运站的特点,最典型的就是南北对称的钟楼,当时33.8米也算是太原的高楼了!”据太原铁路局资料室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全站设有三个旅客站台,每个站台长400米,有南、北同蒲、石太、市郊、软席5个候车室,面积共5251平方米,可同时容纳旅客4200人,为旧站候车室的6.3倍。
“太原站在当时真是漂亮!”老太原人唐先生告诉记者,那时的新太原站就有了贵宾室、小件寄存处、售票厅等设施,而且站前3公顷的场地也被改造成广场,与迎泽大街相连。“我结婚的时候还特意和爱人来站前照了两张合影!一张的背景就是迎泽大街,一张是火车站的钟楼!”唐先生说。

1994年高架楼改造候车大厅大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太原站运力矛盾开始显现,原先候车厅无法满足旅客的需要。为此,太原火车站扩建了高架候车楼,4个候车大厅在1994年7月8日正式开门迎客。“候车大厅变大了,旅客高兴,我们工作起来也舒心!”太原站值班站长范娟介绍,候车大厅不仅面积扩大了一倍多,许多现代化的设备也都安装到位。“像电子显示屏,旅客只要知道车次,就能知道自己该在什么地方候车,方便多了!”
后来,在4个候车大厅及2个母子候车厅的基础上,还增设了软席候车室、VIP候车室、残疾人候车室……太原站的旅客容纳量也达到9000人。
目前,太原站已经成为全国铁路一等客运站,每天客流在3—4万人左右。不过每逢春运期间,客流压力巨大,现有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旅客的需要,新的改造迫在眉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8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