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地铁城市行]探访地铁“大脑”实时监控运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 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6-01 19:46 来源:大连天健网
天健网消息(记者 李佳鹤)伴随着大连地铁工程日益推进,滨城人的地铁梦已渐行渐近,地铁的安全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市民关注。那么地铁安全是如何来保障的?日前,大连“新地铁城市行”采访团走进成都、西安、沈阳三座城市,近距离感受承担着守卫地铁长龙安全运行的“神秘武器”——信号指挥控制中心。
当你坐在地铁列车中,感受着地下轨道列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时,此时在地铁的 “大脑”控制中心,有一群人正在实时监控着行驶进程、列车速度、客流量等数据,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这里就是地铁运行最核心的信号指挥控制中心,被誉为地铁运营的“中枢神经”。
一张大屏,实时监控地铁运行情况
成都地铁负责人介绍情况。
视频无缝监控 根据客流随时加车
成都地铁指挥控制中心位于天府大道世纪城“水立方”七楼。走进监控室,一个40多平米的巨幅显示屏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上面实时显示出成都地铁1号线各个车站站名、气温、风向和湿度及各站台层情况。“运行监控板块上的红线还根据列车的行走路线而变化。列车走到哪里,红线显示列车已行驶的位置,蓝色站点表示还没有列车经过。”主控室工作人员介绍说。
地铁运营副总经理徐安雄指着屏幕中间说,这张大屏幕上可以显示出1号线所有运行地铁列车的车次、运行情况、速度、停车等信息,工作人员坐在控制中心使用操作台就可以完成对列车的调控。记者发现在屏幕最右边还设有客流信息库,客流量显出一个走势比例图,由绿、蓝两种颜色代表上、下客量。“如发现某车站一段时间内客流集中增加,我们通过操作台调控空车在高峰期临时增运,缓解该车站的客流压力。” 徐安雄说。
在沈阳,地铁一号线地铁站内安装了千余个“电子眼”,组成全方位立体式监视系统网络。每个车站里都安装了大约40个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其中一半是监控地铁运行设备的,另一半是与公安联网。不管是站厅层还是站台层,任何公共区域都在这些“电子眼”的严格监控中,保障旅客和车站的运营安全。
工作人员24小时轮岗监控。
地铁站内的分控室。
中枢神经指挥 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地铁列车行驶在地下相对封闭区间里,虽没有了压车的烦恼,但却面临着追尾的安全隐患。西安地铁2号线平峰时运行间隔最长,不超过10分钟,那么一旦列车出现事故或需停靠等特殊情况,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有效避免追尾事故?
西安去年开通的地铁二号线信号系统采用了‘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就是说发生任何突发故障和技术问题,通过备用设计方案、设备和防护系统,就能做到列车减速、停车并发出警告,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西安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行驶中,列车还会运用自动防护系统,自动分析数据,并向驾驶员发出‘推荐速度’等指令。”
负责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的中铁一局负责人介绍,二号线轨道沿线安有1000多个设备,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列车停止、行驶、线路坐标等信息通过数据传递到信号设备室及列车驾驶室,实现随时随地为所有驾驶员和控制中心提供第一时间的信息数据。即便遇到特殊情况,可对列车及车站进行实时监控的列车运营控制中心(OCC)也会及时和列车司机和各车站联系,确保地铁列车运行安全。
同时,在西安地铁列车每节车站里都安装有双面指针式子钟和LED数字显示钟,其显示的时间是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到的北京时间。因此,地铁列车依据的时间是统一的,不会出现前车和后车因时间不同而发生行车误差等情况。
列车运行系统 直接联通报警
在成都1号线站内、隧道内的运行系统都有报警系统,并与控制中心相连。一旦这些设施、设备出现问题,控制中心的报警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则会对收到的报警信息分级别进行处理。
成都地铁运营副总经理徐安雄说,“假如车站扶梯停止运行了,我们就会第一时间通知该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为确保乘客安全,列车内也安装了摄像头,与成都地铁公安系统相连,确保旅客的人身安全。
                                                                                                   [ 责任编辑:谭丽艳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12 12: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