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色的秋天 坐公交 近郊游(97)——济南——尹庄专线(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7:28 | 只看该作者
双泉有很多旅游资源,只不过当地乡政 府不会统筹规划,去了连牌子都没一个,找都找不着。
9
发表于 2012-11-2 22: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44 | 只看该作者
【完】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44 | 只看该作者
5、清心山

清心山可以追述的年代久远,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说故事美丽动人。


话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老百姓只有靠天吃饭,连年干旱蝗虫成灾,老百姓万众一心齐跪在地,祈求天降甘露,终于感动上天,上天派了一个名叫清心的年轻人下凡人间,造福乡里。


清心在清心台为百姓祈福,在看到老百姓因天旱吃不上饭,到处流离失所,加上求雨心切七天七夜水米未进,最后累死在清心台,老百姓哭声感动了龙王的三太子,大雨连下三天,旱情解决了,粮食获得大丰收,荒山也变成了茂盛的森林,老百姓认为清心就是三太子的化身,在清心台建庙塑像。

从那以后,这方水土风调雨顺,每逢初一十五这里善男信女都在此烧香,祈福,缅怀恩人。


清心山又名三太子山,也称小三台山,三台山等等
清心山的蒙古包


清心山的汗血宝马,这里是良种马匹繁育基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37 | 只看该作者
4、尹庄苹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35 | 只看该作者
3、上水庵
在双泉镇大张村东有座山名叫安台山,山上有泉水数处,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庙宇——上水庵,该庵建筑工艺精细,匠心独运,设计独特,是全市较为罕见的古迹。
安台山象一尊守护神,南望黄鹂泉,北接五眼井,西抚大张庄。山虽不高,但有奇泉,据说在干旱少雨的季节,依然泉水滢滢,长年不枯。
  
现存的上水庵遗址已是一片残败。但从十分考究的建筑遗存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上水庵曾经的气势与昌荣。上水庵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群依次为神棚、山门、钟楼、侧殿、正殿、配殿等。

上水庵山门、钟楼


神棚建在上水庵的山门外,据说它是百姓为请神、谢雨而筑。每逢大旱之年,周围十里八村的百姓聚集在此,请出上水庵的关公神像供奉在棚内,扎台唱戏,祈求福雨降至。


上水庵的山门端庄而凝重,拱形券门的门额上刻有三个篆体大字——上水庵。

进入山门,东侧见三间侧殿,建筑风格朴实无华,未加任何雕饰,但顶部的琉璃瓦脊仍可依稀透出昔日的芳华。侧殿的两旁竖立着两块碑冠,碑体已不见踪影。碑冠两面的祥云、飞凤栩栩如生,并分别刻着“题名”、“流芳”字样。

不知何人用一道石墙把配殿与正殿隔开,成了一个独立的小院。看院中的栅栏、草料,象是做了放羊人的羊圈。

上水庵最精制的建筑要数正殿了,正殿在院子的最北头,面阔三间,大殿通身采用精细石块垒砌而成。门前的两根石柱撑起整石雕成的厦顶,左右立柱上所刻对联字迹已分辨不全,横批“浩气凌云”依然荡溢着洒脱的大气。正殿的门、窗、厦檐及室内的佛龛均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造型庄重严整,层次分明,简洁明快。


进入正殿看到,原本通畅的三开间大殿,已被后人打上隔墙,分成了正、侧两间,更让我们惊诧的是:用做侧门过梁的条石竟然是记载上水庵修记的碑石,碑文记载“大明成化一十四年重修上水庵……由上水阉道姑妙秀精勤修造殿宇……”等字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12 | 只看该作者
黄鹂泉
黄鹂泉村不大,但历史却很悠久。据村史记载:(1368—1398)明洪武年间,孙、谷两户人家由山西平阳府迁居于此。村子周边还有明代石碑,记载“黄鹂泉”是古代齐国和肥子国的国界线。1937年,该村由当时的肥城县划属长清县。
之所以叫“黄鹂泉”,据说是因泉边有黄鹂鸟栖息鸣唱而得名,村也以泉命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jhxiaohui 于 2012-11-2 16:14 编辑

2、黄鹂泉村

黄鹂书院遗址
黄鹂泉北侧立着一块石碑,近前一看,上面刻的是《重修鹂泉书院碑记》。据碑文记载,孙氏家族十世捐出良田八亩,在黄鹂泉西创修了鹂泉书院,作为家族的读书场所。从十五世开始,因为家道衰落,书院逐渐破败,光绪二十三年,族长孙昌贻决定重修书院,“使后人失读书所,亦先人之遗憾也。”于是召集家族会议,决定将四亩学田当掉,当作重修的资金。然而事与愿违,书院最终还是衰败了。

建国后,书院一度用作黄鹂泉小学校舍,新黄鹂泉小学建成后,这里成为鹂泉书院遗址,如今已经基本被夷为平地。




黄鹂泉村的三教堂
由黄鹂泉沿山坡东行,不远处即是黄鹂泉村的村庙三教堂。这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宗教建筑,如今尚存两进院落,前院除东厢房坍塌外,其余建筑主体完好,三教堂供奉老子、释迦牟尼、孔子,是典型的明代三教合一的庙堂,三教堂正南是观音堂,为全石结构,西侧殿只有神龛和残缺不全的壁画,却不知当时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三教堂西北侧有一座四脚方柱石钟亭,棱角规整的方石基座,稳稳地承载着古朴雄浑的石钟亭走过了近400个年头。石柱、石顶、石额枋,这一根根、一块块硕大的石件,全部用整块石头雕凿而成,青石榫卯相接,上饰云纹古拙,线条优美,畅若行云。额枋上还刻有字迹娟秀的钟亭记,亭间题额为“大明天启四年三月十二吉立”(公元1624年)等字样。济南市考古所专家前来考察时评价说:“如今在济南市范围内,像这种历时近400年而完好无损的石钟亭已是寥寥无几,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jhxiaohui 于 2012-11-2 16:15 编辑

1、五眼井
五眼井村是长清区双泉乡的一个山村,石桥、泉井、池塘、古槐、老庙、40多年前的“红色戏台”点缀着这个古老村落。从现存碑刻中可以得知,早在200多年前清乾隆年间,这里已经叫五眼井了。
       跨过小石桥,顺着河沿下行,面前出现一个清澈的“迷你水库”,叫小池塘的话可能更为恰当,几只白鹅悠闲地浮在水面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不仅来自小河上游下泻的雨水,还来自池塘边涓涓注入的山泉。循着山泉南行十几米,就是我们来此必找的“五眼井”。
     “五眼井”是山坡下一字排开的五眼泉井,水质甘洌,井水触手可及。据《长清地名志》记载,五眼井村为魏氏所建,原名魏家庄。为保护南山下的村民饮山泉水,就在其周围建起长方形池子,加盖四块石板,形成五个井眼,人称“五眼井”,后演变为村名。
     “五眼井”西侧有一块古碑,为清嘉庆年间“重修官井建立碑记”。据该村天齐庙中的碑刻记载,早在清乾隆四十二年时已经有“五眼井”之村名。
     小池塘南面是五眼井,北面即是村中的古庙——天齐庙。天齐庙大门朝西,进门后北侧是琉璃瓦覆顶的庙内正殿,里面供奉着天齐庙的主神“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民间俗称“天齐老爷”。有意思的是,正殿东侧还平行分布着一个观音殿,充分体现出历史上的佛道合流现象。观音殿虽然也是三开间,但比天齐庙正殿小得多,与众不同的是,其左右两扇窗户,均为整石雕成的“金钱窗”。
     在正殿和观音殿后面是一排被村民称为“佛堂”的建筑,东首建筑被称为“四供社”,这是由当地村民自己命名的一座宗教历史建筑,据村民讲,四供社是当地的一种民间组织。“四供社碑文”载,建社目的是为了“四季供奉,以乞求神赐福保一方康宁”的朴素愿望。
     令人称奇的是,天齐庙内竟完好保存着从乾隆四十八年至民国时期的13块历史碑刻,这在济南周边地区十分罕见。它们或被立为影壁,或被镶嵌为门匾,或被充当建筑基石。也许是考虑到它们的建筑功用无法替代,这些碑刻竟在“破四旧”等历次YD中幸免于难。

五眼井村的齐天庙


主席台

五眼井泉


五眼井石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12-24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