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90|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市明年计划建设5条公交专用道 或“升级”为BR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2 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39
发表于 2012-12-15 10:25 | 只看该作者
liyingying 发表于 2012-12-14 23:15
学府路的隔离带也可以搞嘛

我估计学府路明年就得大修了还指不定能弄成神马奶奶样呢
38
发表于 2012-12-14 23:15 | 只看该作者
学府路的隔离带也可以搞嘛
37
发表于 2012-12-14 23:14 | 只看该作者
中山路最应该搞BRT但也不应该搞,因为地铁通车后中山路的BRT就没用了,改造成BRT的可行性是基于brt车道可以作为应急车道使用
36
发表于 2012-12-14 22:12 | 只看该作者
哈尔滨双向两车道的街很多很多,可以把其中一小部分(郊区到市区)给连起来,有限隔离。只能跑BRT,社会车辆不能进入。路口虽多,信号灯控制。同样也能实现BRT的功能。而且这个模式的好像里约就有
35
发表于 2012-12-14 21:09 | 只看该作者
征仪路把绿化拆了,学府四把绿化拆了,直奔哈西,这几乎是市区范围内唯一可取的了,道理南岗客流是多,但你看哪条路能修BRT
,老城区与其纠结BRT不如现有公交线路彻底大容量改造。至于BRT在老城区浅尝一下就行,把哈西、群里、哈南、江北这些潜力股串起来,为未来打基础,不要再犯90年代地铁与开发江北战略选项选择错误的错误

点评

中山路真应该吧公交路弄到中间去,这样还有效防止了横穿马路和特权车  发表于 2012-12-15 09:56
举双手赞成 我目前发现征仪路和学府四最适合BRT了 如果把中山路那个可笑的分流岛也改成车道的话 中山路也可以搞中间跑BRT和站台 两边是普通公交  发表于 2012-12-14 21:48
34
发表于 2012-12-13 22:5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来多数人都是人为只有人多的地方才能建BRT,大家可以想一想,作为年轻人,如果在这座城市里买一套好的房子居住,是不是要考虑周边的配套,公交等基础设施?如果那些新建楼盘附近有一条BRT的话,这些楼盘是不是具有竞争力?想想冬天的哈市现在有多么拥堵,如果BRT弄好的话,呵呵,拥堵的问题就会改善很多,我想这会吸引一些购房者(尤其是工薪阶层)的兴趣的。大家想想,谁愿意每天提前起床1个小时等公交呢?BRT的到来恰恰会改变这些状况,而BRT经过的地方是我24楼提到的地方的话,不仅推动了人才想这些重点发展区域的流动,也推进地区间的贸易流动。而BRT恰恰是现代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代表。生活节奏快了,经济发展才更快,人口流动才会更加频繁,而BRT的作用随着人口流动的数量加大,作用才会渐渐体现出来。如果不先发展BRT,人口流动依然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也是为什么ZF说发展江北,而江北目前还是人丁稀少的原因(大家可以看看松北有几条线路可以到达老城区,很明显松北的公交还不够多,规划的还不够好,很多人都喜欢松北的环境,可是到江南太远,假设有BRT的话,能够半个小时内到达江南工作地点,那么松北目前还不至于这样,可以看看松北现在的房价,为什么价格还是偏低而买房的人数却还比不上江南别的地区),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不要只看现在客流少,可是这些地区却是大力发展的地区,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标准生活的地区,现在建BRT,可能亏个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是它未来所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如果等这些地区客流上来再建BRT,我不知道等到何时;可是先把BRT修好,就会很快的积攒客流,带动周边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快速发展。过去10年哈尔滨的发展有多慢大家心里清楚,看看过去哈尔滨公交事业的发展,难道这两者没有关系吗?我作为一个公交迷,当然希望拥有好的公交硬件和软件,这前提是要拥有足够的客流,客流在哪里?在于人民富裕程度,在于城市发展快慢,所以城市的发展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我不得已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说明。

点评

光有一条BRT就能带动楼盘发展吗,不到城市中心区有意义吗,在保健路到群力完全可以建一条BRT可是人家会建吗,没有多少客流,开218就够了,而且218等车的时间超长而且贵  发表于 2012-12-14 09:22
33
发表于 2012-12-13 22:47 | 只看该作者
yuzhidefish 发表于 2012-12-13 22:07
人流不够吧,,而且征仪路本来就不堵车,而文昌桥。。。。神也阻止不了那里大堵特堵,建brt更得堵得飞起, ...

我敢保证以后南边廉租房和保障房一进户那边的人得海了去了 早晨在科大小区120和348根本上不去 足以见那片儿的人多么的多。感觉不走桥上的话可以走宣化街桥下最里侧的道。。。。。
32
发表于 2012-12-13 22:30 | 只看该作者
1977 发表于 2012-12-13 22:16
我想可不可以在哈站到西站之间开条火车道上跑的小火车。就想轻轨一样的。铁路街是没有地方了。可以在火车道 ...

这个主意不错,貌似长春轻轨就是这样的。

点评

长春轻轨三号线长春站——长春南站区间的确是和铁路并行的,之间有隔离网隔离。  发表于 2012-12-14 14:55
31
发表于 2012-12-13 22:16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可不可以在哈站到西站之间开条火车道上跑的小火车。就想轻轨一样的。铁路街是没有地方了。可以在火车道旁边。是不是有点意想天开啊。
30
发表于 2012-12-13 22:07 | 只看该作者
哈局巡道工 发表于 2012-12-13 21:53
感觉征仪路最适合BRT,中间的绿化带可以直接改造成站台貌似就能跑车,可以从跃兴街首末站出来一直走主路北 ...

人流不够吧,,而且征仪路本来就不堵车,而文昌桥。。。。神也阻止不了那里大堵特堵,建brt更得堵得飞起,宣化桥上也没法设站,桥下可以忽略

点评

建BRT一定就赌?既然有了BRT,难道就没有人选择BRT出行了?宁愿堵车还愿意开车上下班吗?那BRT又是起什么作用?  发表于 2012-12-13 23:21
29
发表于 2012-12-13 21:53 | 只看该作者
yuzhidefish 发表于 2012-12-13 21:12
丢,貌似红旗大街和地铁重线了。。那市区就找不到一条线路了。。

感觉征仪路最适合BRT,中间的绿化带可以直接改造成站台貌似就能跑车,可以从跃兴街首末站出来一直走主路北上开到松浦大桥北。不过宣化街那我没想好怎么走好。。。。。
28
发表于 2012-12-13 21:12 | 只看该作者
wy001 发表于 2012-12-12 21:19
呵呵,未来城市中心在哪里你知道吗?未来的松北,群里,哈西,平房,难道没有发展潜力吗?呵呵,我在某些论 ...

丢,貌似红旗大街和地铁重线了。。那市区就找不到一条线路了。。
27
发表于 2012-12-13 21:06 | 只看该作者
wy001 发表于 2012-12-12 21:19
呵呵,未来城市中心在哪里你知道吗?未来的松北,群里,哈西,平房,难道没有发展潜力吗?呵呵,我在某些论 ...

brt要求道路至少单向5、6车道,否则站台处能堵死。
有足够的车流量但不能是拥堵道路,否则占了现有车行道还是导致瘫痪,而且难以施工。
再者长度够长起码得有8、9个站台,否则完全是浪费。
人流公交数量也得足够,要不也是浪费。
对于哈市,两个中轴线内环二环三环是不能开brt的,内环路大直街中山路作为轴心开了等于交通彻底瘫痪,二环三环作为快速干道也不可能开。和地铁大量重线的路不能开。同时道路长度够长宽度够宽的除了新区也没几条。而像保健路这样的路又没什么客流交通压力又不大也不可能。综上我能想到满足这些条件的只剩红旗大街和哈西跨铁路到群力。而哈西群力短期内人流不足,小区入住率不高,是未来发展计划。只有红旗大街目前可以考虑,而且城市规划开发大会展地区很适合在那建设。同时国营线路较少,开设brt不会对现有线路有大的影响,还能满足他们借机打压或收购联营线路的心理
26
发表于 2012-12-13 18:07 | 只看该作者
wy001 发表于 2012-12-12 21:19
呵呵,未来城市中心在哪里你知道吗?未来的松北,群里,哈西,平房,难道没有发展潜力吗?呵呵,我在某些论 ...

我认为,BRT建在现在还比较荒的地方肯定是不实现的
如果这里现在比较荒,以后可能是CBD,可能是商业区,那可以先通几条公交,没必要现在建BRT,因为BRT的造价要比开几条公交线的造价都高,车是低地板,还要修站台,天桥,站台售票等等。
现在把道路物理隔上,跑BRT,其他车道也没车跑,要BRT有什么用?还是在非城市中区,BRT不会比其他公交快几分钟,造价高数倍,你认为哈尔滨会干这种傻事?
BRT和地铁不一样,BRT的施工期短,可以随时修
BRT的魅力就是有独立路权和独立站台,上下车方便

点评

长远看还是先修了好,不然就像红博那的地铁站一样,一修堵一年,每每走到那的人都在骂“早干啥去了”  发表于 2012-12-13 18: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5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