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ly99801 于 2013-1-16 16:49 编辑
新华网哈尔滨1月15日电(记者许正)“怎么有的公交车就是不报站名呢?”哈尔滨的一些市民在寒冬中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数九寒冬,哈尔滨市许多公交车车窗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乘车市民没办法“眼观”站台,只能凭“耳听”,而一部分公交车根本不发布站点提示,经常处于“失语”状态,让大家感叹:坐到哪一站才下车全凭感觉! 记者仔细查阅了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应当规范服务,便利乘客”,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中亦规定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方便群众”的原则,哈尔滨市部分公交车“失语”,显然没有成为公交管理者的“头等大事”,老百姓已然感到不便,公众期待着公交管理者早日“发声”。 事实上,公交车“失语”只揭开了哈尔滨市冬季“坐公交难”问题的一角。严冬中市民在站台上“望眼欲穿”,某些线路公交车硬是“千呼万唤始不出来”;一些公交车不按秩序进站,甩客、丢站渐成常态……公交车如此“服务”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管理部门岂能视而不见? 连日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天气,汽车尾气排放成为诱因之一,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上来。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寒冬中公交管理的“细微之处”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民生“温度”。民生无小事,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缓解老百姓出行难,必须让老百姓对公交设施和服务放心、舒心。 提升城市公交管理和服务水平,我们期待的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管理部门能时刻把老百姓的“便利”放在心间,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