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近期,随着地铁一号线场站陆续围挡施工,市民出行愈加倚重快速、准点和平价的BRT。我国(含台湾地区)已有10多个城市开通了BRT,厦门可先行先试,打造BRT升级版。针对厦门BRT存在的“乘客主动导引系统缺失、硬件设施及其管理不够完善、人员劳动保护有待引起重视”等主要问题,湖里区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如下:
1.整体打造九级乘客主动导引系统。自前往乘车——购票——进站(含车票遗失或者投入后不能出闸等非常规站务处理)——上到站台——候车——上车——上车后——出站——下到路边全程,广泛采用VI(视觉识别系统)、声讯、可视标志甚至漫画等多媒体,对每一级的节点强化提示和告警,规范和优化乘客行为模式,清除管理盲区,加快运营效率,保障安全。
2.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设备,推行精细化管理。夜间导引和警示系统要实现手扶电梯、楼梯、步道、候车区、车厢、高架桥路面、出站、下到路边全程的全覆盖。导入色彩心理学原理,对BRT路面按一定间距涂装彩色路面,以减轻驾驶员的倦怠感。加大运力投入,正线全面汰换单节车,全部开行双节车。链接线车型一律由7、8、9米升级至12米。完善车辆和机电设备设施(含上车闸机、手扶电梯等)维保质量跟踪考核体系,提高车辆出勤率、完好率,保障乘客安全使用。逐步实现从链接线到正线的系统调度智能化,科学安排运力,减少车站乘客滞留。
3.改善人员职业环境。对维序员和驾驶员发放劳保用品,配备并使用便携式微型扩音设备应当制度化,以便在站台和车厢内疏导乘客;给予适当营养补贴或分发营养食品,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