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1月21日讯
11月20日,记者从公交集团获悉,青岛首台升级版即充式双源无轨电车投入运行。这种双源无轨电车不仅可以和其他电车一样用“大辫子”接触电网运行,还可以用储备电能运行。如果青岛市全部使用这种双源无轨电车,就可以有效避免无轨电车遇到停电、路障等情况出现的“排长龙”现象。
●可以边运行边充电
在位于胜利桥的青岛公交集团五路队,我们见到了这部改造的双源无轨电车,蓝色海浪喷绘的车身图案,特别有动感,车尾部喷着“青岛巴士,真情伴您行”几个红色大字,车长约10.5米,可载客73人,座位28个。除了车身色彩不同,外形与现在线路运行的部分车辆完全一样。据了解,这部无轨电车是2010 年投入运行的车辆,今年8月份开始,由青岛公交集团与东风扬子江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对这辆无轨电车进行升级改造的。
“这部车采用了双源电控技术,在交通拥堵、线网断电、故障或在前方有其他车辆阻碍时,可以自动收起集电杆(大辫子),使用车载辅源储能系统绕行通过,继续前行。”公交集团技术处处长于飞说。即充式双源电车就是只要集电杆接触了电网,车载储能系统就开始充电。当车辆处于静态充电时,需4小时充满,当车辆边行边充时,每小时可以充电10度。经过在武汉、青岛公交的试运行检测,其每公里消耗电能1度左右。
●没有辫子,运行25公里
“这种双源无轨电车增加了无轨电车储能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与传统电车相比,该型无轨电车在没有线网的路段,在没有集电杆(大辫子)的脱线状态下,续驶里程可达到25公里。”公交集团技术处处长于飞说。以前电车只能在电网下面运行,因为受电网限制,遇到断电、电网故障等情况,只能等待;有时遇到路障,只要“大辫子”够不着电网,电车就不能绕行,往往会出现“排长龙”现象。而这种双源无轨电车运行的机动性将大大提高,遇到这些特殊情况时仍可以保证将乘客送到终点站,不会停在路上。遇到路障等情况,也可以像汽车一样自由绕行。
据了解,这辆双源无轨电车采用的电控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扬子江在线充纯电动车电控技术,电控设备采用后置方式,不占用乘客空间。改造后的车辆保留了无轨电车的低噪音,行驶平稳,加速快的优点,使乘客更安全的享受健康出行。另外,这种双源电车可以用电网在运行中充电,解决了纯电动车的充电时间长,换电麻烦等问题,也不需要设立充电桩,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这只是一部改造车辆。我们生产的新车储备电能续驶能力更强,只要有10公里的电车线网充电,线网外就可以续驶90公里左右的长度,而且相对成本要低很多。”东风扬子江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
“青岛公交下一步将引进这种电控技术,在现有车辆上进行推广,提高无轨电车运行的机动性。在今后的无轨电车车辆更新中也首先考虑这种车辆,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公交集团技术处处长于飞说。“今后每年都有更新计划,如果更新的话,就会把原车换成这样的车。”
○相关链接
青岛公交电车走过55年
1959年11月,在当时我国石油储量尚未探明、燃油供应十分紧缺的条件下,青岛市政府成立了无轨电车筹备部。
1960年10月21日,自火车站到市立医院路段无轨电车通车,全长2.27公里,运行车辆3辆。
1963年1月第一条电车线路由西镇到延安路广场正式建成后,该线路编号为2路,后延长到手表厂。
1965年,由火车站到造纸厂的5路电车线全部建成。1981年第三条电车线路通车,自东镇到造纸厂,路线编号为30路。青岛市现有无轨电车线路3条,车辆111部,线网长度30公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无轨电车曾经是青岛市公交车辆的重要车型之一,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岛城电车的发展进入停滞期。
2004年以后,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增强,所以人们又开始重温“无轨电车”时代。无轨电车有了更新,设备也在不断升级。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郭振亮 通讯员 曲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