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厦门公交10年来影响你生活的十件大事 BRT开通等入选
2016/06/01 07:42 ..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文/记者雷妤通讯员杨锦强左林林承毅图/王乃玲)10年间,厦门公交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变。连日来,本报联合厦门公交集团发出征集令,勾起了不少市民的回忆,他们纷纷来电细数这些变化。
在厦门公交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本报特地梳理出市民们最关注的关于厦门公交的10大影响力事件。
1、BRT开通
2008年8月31日,厦门BRT开通了!在“空中”行驶的公交车,改变了厦门人的生活。
从最初单日2.5万人次客运量,到日均客运量近40万人次,BRT经历8年的发展历程,它以占全市约6%的公交车辆,承担起全市近13%的公交客运量。
十年之前,在没有BRT之前,我们乘坐公交到厦门核心区需要至少半个小时,到岛外也很不方便,需要倒腾几趟车。BRT先后开通快1、快2、快3、快5、快6、快7 6条线,从岛内到集美、同安都有直达线路。在市民沈女士看来,BRT给她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去轮渡比乘私家车、的士还快,周末她可以去二市买花、去八市买菜、去中华城泡吧。而且,乘坐BRT价格比公交车还便宜。
如今,每天有几十万市民依靠BRT出行。对于市民杨先生而言,BRT既快又准点,渐渐取代了私家车,成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代步工具。在前埔,许多有车一族改坐BRT上下班,出行更环保。
2、公交票改
“厦门公交什么最好?”“票价啊!便宜!”许多厦门市民谈到对厦门公交的感受,大多会提到票价。
在最近的十年里,厦门历经6次公交票改,票价得以越降越低。每一次公交票改,往往惠及上百万的市民,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
2006年,公交最高票价8元,厦门对季票进行改革,取而代之的是在全市所有线路上使用e通卡;2008年7月,最高票价3元,确定快速公交起价0.3元;2009年8月1日,取消公交车空调费,岛内票价一律调整为1元;2010年10月1日,全市公交车1元起步、3元封顶;2011年9月1日,公交最高限价从3元降为2元,线路长度不足20公里的一律下调为1元一票制。
市民刘先生说,以前他从马巷到岛内公交票价是8元,而现在公交不仅更方便了,票价也降到了2元,不仅如此,使用e通卡还能额外再享受优惠。他走过了许多城市,感觉厦门的公交票价非常实惠。
3、智能公交
如今,厦门市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公交车的行驶动态,放在十年之前,这几乎不可想象。
市民王先生的手机里下载了“掌上公交”,不用10秒就能知道要乘坐的公交车到了哪一站。“准确率高达99.9%!”王先生说,乘公交不再需要守在车站苦等,也不需要看站牌。此外,“掌上公交”还可根据线路、站点、车牌、地点查询,自动推荐线路供选择。
随着智能公交建设的完善,我们的公交车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实现自动报站、车辆运行实时监管,还能实现对区域限速、隧道限速、斑马线减速礼让、路况随情等的提醒,多个智能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4、清凉一夏
夏天,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却不觉炎热。原来,自2008年起,厦门公交车辆将开空调时间统一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也可根据天气情况变动开空调的时间。如今,厦门公交车全部为空调车,市民乘公交出行可度过清凉一夏。
在厦门,不仅有空调公交车,而且空调车不加价。从2009年8月1日起,厦门公交又一次票改,不再向市民收取空调费。
市民刘先生说,曾经厦门公交空调车需要多收1元,一天来回,公交费就是4元。他记得,当时他经常乘坐3路车,3路车分为空调车和非空调车,乘客上车前还要注意坐了哪种车。“那时刚刚工作,为了省钱,有时候会估摸着自己的路程,如果短路程就乘坐非空调车,路程长就选择空调车。”刘先生说,他感觉厦门公交乘坐起来越来越舒适。
5、服务热线
不知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东西丢在公交车上不知怎么找回,想去某个地方却不知公交线路,乘坐公交车碰到问题不知找谁诉说……这些问题,只要拨打公交客服电话968828,热线人员就会为您热情服务。
2007年5月18日,公交集团客服热线968828成立,转眼9年过去了,接线席位增加了,人员扩充到24个人。968828热线从早上6点一直开通到晚上11点,节假日不休息。日均接电话近2000个,重大活动期间接电话高达4000多个,接通率超过90%,业务量较开通之初增加了一倍之多。
赵巧玲是首批接线员,9年来她接过上千个电话。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接了一个老太太的电话,询问国贸金融中心站有哪些线路,赵巧玲就一站一站报给老太太。就这样,5条线路、近百个站点详细告知,通话时间长达半小时。在赵巧玲看来,这些年来热线量越来越多,公交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
6、社区公交
“我的腿不好,以前出门买菜要走到外面去坐公交车,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坐到超市门口,真方便!”2013年8月,厦门首条社区公交431路在湖里区正式亮相,431路从穆厝乐都汇门口发车,家住围里的陈阿婆手上拿着社区公交的宣传单,兴奋地坐上了首发车。
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不用为了打车还是走一公里去乘公交而烦恼。厦门首条社区公交在湖里区禾山片区开通之后,厦门又陆续开通8条社区公交,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仅是社区公交,十年来,厦门公交通过开通区间车、高峰车、环形线、园区专线、山区学生接送专线等特色公交线路,缓解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保障房新区、文教园区的高峰期乘车难问题,打造公交“夜间班车”经营特色,线路配置更加合理,线网覆盖率有效提高。
7、志愿服务
“您好,这是无饮食车厢,早餐请吃完再上车。”上午8点,市民小刘喝着豆奶一路小跑,正准备迈上51路公交车,司机张功夏将他拦了下来。一年多来,只要看到市民带早餐坐公交,张功夏都会进行劝阻。去年4月,51路成为一条“无饮食车厢”线路,车厢都不设垃圾桶,却格外干净。“无饮食车厢”的成功推行,因为有乘客的自觉,还有一群头戴黄色帽子、身穿黄色衣服的志愿者耐心劝导。
“小黄帽”是这些志愿者的统一称呼,他们有的是市民,有的是基层的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他们劝导文明行车,文明乘车。厦门公交集团“小黄帽”志愿服务队前身为厦门公交集团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8年12月,经历了8年的发展,“小黄帽”已有上千名的志愿者。
8、绿色公交
60年前,厦门的第一辆公交车是上世纪30年代的货车改装而成,当时燃料缺乏,用不上燃油,汽车后面就安装了一个木炭箱,通过烧木炭,用炭气来发动汽车。如今,60年过去了,厦门公交新能源汽车满大街跑,未来,它们会逐渐占领厦门公交市场,它们不仅减少了尾气排放,而且乘坐也更舒适。
现在,厦门有各式各样的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1578辆。其中,CNG清洁能源公交车416辆、LNG清洁能源公交车307辆、节能型油电混合公交车380辆、插电式气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136辆、插电式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328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11辆。
9、村村通公交
今年3月,淡溪村通了公交,村庄终于有了与外界联系的纽带。79岁的村民李金英感慨万千,她的儿子在同安城区,工作忙无法经常回老家,每隔一个月,李金英都会下山到儿子家,给儿子、媳妇带上自己种植的芥菜、生姜等。“以前每次都要翻两座山,再走一段下坡路才能搭上公交车到同安汽车站。”李金英说,为了能够在上午7点多赶到附近的白交祠村公交车站坐上首班公交车,她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
淡溪村是同安最后一个通公交车的村庄,这意味着厦门岛外公交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公交”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十年来,厦门公交集团致力于公交线网的城乡统筹、岛内外一体化布局,配合新道路、新城区、新校区、新工业区的建设投用,岛外公交路网有了新的面貌。
10、公交文明
老爷爷,您来坐吧!
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一直是厦门的传统美德。对于厦门人而言,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厦门的公交车上,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温情。
从2013年重阳节(10月13日)起,厦门本市户籍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厦门的公交车。在公交车上,驾驶员们都敬老尊老。
自2013年7月15日零时起,残疾人士持“二代残疾人证”,在厦门乘坐公交车、BRT、渡船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免费待遇。近两年来,持残疾人卡、盲人卡乘车的市民达到近500万人次,厦门公交集团通过组织手语培训、部分线路试行无障碍踏板、安排公交车供全盲或低视力残疾人练习使用、前往厦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公益活动、残疾人服务公司办公用品等措施,关爱帮助残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