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常州“公交优先”,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常州公交非常快捷、舒适,另一件事是常州人把ZF的“大账”、百姓的“小账”和城市的“经济账”算得特别清楚。
先说其一。在常州,满大街跑的公交车中,基本看不到拖着“黑尾巴”的老爷车,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车”。为了让我们切身体会常州公交的实际运营情况,常州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孙鲁明带记者体验新运行不久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乘坐整洁、舒适的公交车,从新行政中心到主城核心区,只花了17分钟!
孙鲁明说,这条BRT线路仿效地铁运行,时速平均可达24公里,比一般公交要快三分之一还多。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路面上的小车根本跑不过公交车,因为快速公交在马路正中运行,且每两个站点之间最多一个红灯。这条新建成的一号线,日均客运量12万人,由于舒适快捷,全程只需花上1元钱,不少拥有小车的市民现在已改乘公交上下班。
再说其二。常州公交基本实现空调车和普通车同价,都统一降为一票1元,刷卡6毛(老年卡2毛、学生卡3毛)。根据市有关部门的审计报告,仅在去年,常州公交就因降低票价让利市民1个多亿。为了补上这个亿元“亏空”,ZF另外拿出了7800万元补贴市公交集团。
“你们为什么要主动背上这个‘包袱’,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让公交公司自负盈亏?”采访团有记者不解地问。常州市建设局负责人回答:“实施公交优先,首先要吸引市民乘坐公交,降低票价、减轻市民出行成本是根本措施。我们认为,让市民方便出行是ZF理当提供的公共服务,这7800万元购买的是‘公共服务’!”
市民掏6毛,ZF“亏”1亿,这两笔账算出了常州推行“公交优先”的决心和魄力:近两年,常州公交每年光是购买新车淘汰旧车就要花3亿多元,每年新增600多辆新车,目前空调车比例已经接近总运营车辆的一半;全长24.5公里的BRT一号线成功运营后,现在20.9公里长的二号线正在紧张建设,明年5月即可投运,预计投资近9亿元;按照“公交优先”三年发展目标,建成“惠民、便捷、舒适、准点”的公共交通,常州市累计需投入34.57亿元……
推行“公交优先”,常州市有关领导又跟我们算了另外一笔“经济账”: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排放有害气体可降15倍……正是因为以上三笔账都算得清楚、到位,现在,常州公交日均客流量89万人次,比2006年底增加了七成还多!
如今,“常州公交”已成为常州人引以为豪的建设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