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泰州市姜堰区完成城区至各镇区间最后4条农公班线路的公交化改造,17个镇(区)的城镇公交实现全覆盖,全区农公班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截至目前,该区开通城区至各镇区的公交线路24条,运行公交车辆达210辆、线路总里程510公里。
该区此次开通的4条城镇公交包括:姜堰至蒋垛、顾高、大伦、梅垛等四条线路,均由原先的的农公班线通过公交化改造而成。为方便市民群众便捷出行,4条线路全部向城区进行了延伸,尽可能地途经城区主要节点,适当缩短班次间隔时间,新增车辆12辆,共计达42辆,日运营班次296车次。
据了解,该区围绕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去年年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通过调优城区公交网、推进城镇公交全覆盖、大力推进镇村公交等措施,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从去年起,该区将推进城镇公交全覆盖作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重头戏,全面加快实施步伐,着力理顺体制。针对2家私营公交企业分别经营城区公交和城乡公交,经营主体“二元分割”不利于资源整合的体制障碍,按照“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企业市场化动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实施“公私合营”公交模式,上半年将2家公交经营主体整合为1家,成立了统一的城乡公交股份公司。着力细化方式。重点对农公线路实施城镇公交改造,从去年下半年起,对全区13条农公线路分两批实施了公交化改造,开通13条城镇公交线路,所有城镇公交线路全部向城区延伸,尽可能地途经城区主要节点。同时打破城区公交和城镇公交的界限,合理延伸城区公交线路,将8条城区公交线路向各镇区适当延伸,在3条市际公交的线路安排上尽可能途经部分镇区。着力强化保障。将城镇公交在内的公交补贴补偿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补贴主要包括公交里程补助、刷卡优惠、候车亭和购车的补贴等,具体补助实行“三结合、一考核”,“三结合”即结合政策依据、往年依据、审计部门依据,由监察、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跟踪审核后进行补助。“一考核”即补助与考核相挂钩,根据企业运行质态、企业服务质量考核等分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情况,补贴补偿实行同奖同罚,通过补偿补贴激励和扶持城乡公交事业发展。
根据交通规划设计蓝图,该区下一步重点将打破城区、镇村公交界限,深化“惠民交通”服务品牌创建,加快整合城乡公交线路资源,千方百计增加行政村包括边远地区的公交布点,通过实施“一张网、一张卡、一张时刻表”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姜堰交通运输局局长丁家余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