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攀枝花着力建设群众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3 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解决普通百姓日常出行、节约土地资源、节能减排、缓减环境污染与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优势。攀枝花市是依托矿产和钢铁产业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城市布局为典型的带状组团式,受地形条件和资源分布的影响,呈现“东西带状延伸、南北越江连接”的道路网络结构,道路资源十分有限。随着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用集约化公共交通替代个体机动交通是全球公认的治堵良策,也是当前攀枝花在地理限制无法突破、汽车消费无法压制、市区“一环五射线”交通格局尚未形成的现实条件下,破解交通拥堵和群众出行问题的最佳选择。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意义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城市发展战略。
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拥堵、实现城市畅通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机动车年均增长量超过1万台,2013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0.66万辆。据有关调查,城区主干道如攀枝花大道24小时交通流量近3.2万辆,在承担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公交车占用的道路资源显著少于小汽车。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多层次、大运量、广覆盖的优势,把公共交通作为运输主体,既能降低低效交通工具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又能快速疏解出行流量,促进城市交通顺畅。
二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建设幸福攀枝花、方便市民出行的重要措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供给能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管理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体现。城市公交是群众出行首要选择的机动交通工具,我市城市公交发展为广大百姓提供了舒适、经济、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老年人、军人、残疾人、学生等优惠乘车公益政策的落实,使特殊群体在交通运输领域更好地享受到了社会福利,提高了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享受低碳生活、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选择。小汽车的迅速普及造成了城市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机动车尾气随汽车保有量上升而不断增加。据研究,公交车在高峰时段每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三项污染物分别是小汽车的17.1%、6.1%、17.4%,而且公交车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只是小汽车的8.4%,大力推广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营造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符合攀枝花市打造“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需要。
二、攀枝花城市公交运营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建设,较早提出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市现有公交营运车辆675台,营运线路38条,营运线路总长度516.45公里,年客运量约1.52亿人次,公共交通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系统。
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尚显不足。我市城区土地资源容量有限且整理使用成本高,现有公交场站布局不太合理,首末站数量少,换乘枢纽类型单一,客运交通换乘体系不健全,在炳草岗等城区核心区域无公交换乘枢纽站,停车场面积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公交线路网络布局、公交车辆衔接、停放保养的基本需求。二是运行速度有待提高。交通高峰时段,许多公交车达不到平均运营速度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90%以上的国家标准,候车时间长、准点率低等因素降低了公交车对公众出行的吸引力。三是乘车环境不够舒适。攀枝花市属于山地城市,自行车交通不方便,公共交通应该承担群众更多短距离的出行需求,公交车数量仍需增加。公交车未全部更新为空调车型。
四、落实优先政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和措施
公交优先就是人民群众优先。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出行这一民生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提出将“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次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要根据攀枝花“打造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和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的战略定位,坚持“财政安排优先、规划调整优先、土地配置优先”和“政府投入为主,市、县(区)两级财政共办公交”的原则,努力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其能够支撑和适合城市的布局结构,基本满足居民出行的多样化需求;使其能够主导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促进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改善公交站点候车环境,5年内建成5个公交换乘枢纽站和一批公交首末站;调整完善公交服务线网布设,形成干线公交走廊、常规公交线路和辅助公交方式(社区公交、旅游公交)为一体的公交网络体系;提高公交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2015年达到25%。
远期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公交场站布局;形成科学高效的公交线网结构,即多样化的公交服务模式、城乡客运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2025年达到35%。
(二)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
完善基础建设,增强发展实力。一是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攀枝花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进公交枢纽站、停保场、首末站、中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公交小攀枝花换乘枢纽站、公交炳二区换乘枢纽站、公交仁和换乘枢纽站等6个公交枢纽和一批公交首末站、停保场。改善公交候车棚、电子站牌等站点候车设施,在主要线路上建设公交车站电子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加强公交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公交,坚持把智能化建设作为优化公交服务、强化公交管理、促进公交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建设gps公交安全调度智能管理系统为重点,通过逐步建立公交安全监控系统、公交出行查询系统、公交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公交站场管理系统等,逐步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为乘客提供广泛、多元的信息服务,努力形成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挖掘设施设备潜力,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结合我市公交的实际情况,在优先考虑集约化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设施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手段,充分挖掘潜力。首先提升运行速度。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在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堵严重的路段,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建设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措施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权。其次,增加公交车辆运能。加大车辆投放,通过购置新型空调车、环保型巴士车,加快公交车辆更新和增加速度,不断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运力建设。
优化公交服务,提升公交吸引力。随着攀枝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交服务必须向“提质”方向转变。一是要拓展公交覆盖范围。根据《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我市未来城市的功能空间布局将呈现特色鲜明的“都市环+放射组团”的“阳光型”结构。为了适应新的城市结构,在中心片区、江北片区、城东片区和城西片区大力拓展公交线路,主城区公交站距控制在500—800米,进一步提升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覆盖率。结合攀枝花市道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根据公交走廊的建设时序,持续优化公交网络,填补公交线网未覆盖区域,形成科学高效的公交线网结构,即多样化的公交服务模式、城乡客运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高公交线网服务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率。二是要加强配套衔接。引导公交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零距离换乘,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引入综合交通换乘优惠等措施,降低换乘出行成本,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三是培育城市公交文明。推行文明服务,倡导文明乘车,在公交、出租车行业落实礼让行人、尊重乘客的措施,严厉查处各类不文明、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同时,在广大市民中大力提倡低碳出行、公交出行,使选择绿色出行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公交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制度完善、导向明晰、运行高效的保障机制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强化政策保障。根据攀枝花市政府今年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意见》,狠抓落实,有力推进《攀枝花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加大对公交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规范客运市场,并指导公交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条件。三是要健全安全管理责任机制。督促城市公交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车辆、人员、场站、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实施车辆维修和报废制度。
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有利于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有利于改善宜居城市公共环境,更有利于造福百姓。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让我们携手连心,为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攀枝花贡献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8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