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被人上身的鬼 于 2014-10-19 06:37 编辑
uniquenova 发表于 2014-10-18 07:16
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
120这样的线路虽然几经缩线,但目前还是哈尔滨的超长线路,这是毫无疑问的。线 ...
我比较赞成16楼的观点,即使保留这些楼,他们自己也挺不过多少年。拆了重修没什么心疼的。
但是重修也有重修的“规矩”,这种重修之后跟新的一样,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了。
所谓“修旧如旧”,重修最好按照原来的设计、工艺、形制,尽可能的让重修的保留原有的风格。
这一点还是可以参考一下日本。其实日本那些历史名城,毁于战乱、火灾什么的不在少数。现在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实际上就是经过反反复复的重新修缮。这种修缮就是按照原来的工艺、形制,最大程度保留了设计之初的原貌。
天朝在历史建筑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么修旧如新,要么破楼往那一杵,动都不敢动一下,非要追求什么“原厂件”——————这个不仅当局是这样,老百姓的脑子里也是这样的思维。
就像前段时间新闻夜航报的道外一个楼外面的浮雕,以为雷击损坏,暂时拆下来防止砸伤人,没有什么不妥。之后按照原型,重新修葺。这也是很多国家对历史建筑通用的维修办法。但是媒体非得矫情“拆下来再安上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丫非得掉下来砸伤人才好吗?
而横向对比日本的“历史名城”,比如大阪城。德川消灭丰臣的战争中,大阪城就已经毁灭了。但是随后元和六年,德川秀忠重修大阪城,明治元年再次毁于战火(倒幕之战)。昭和三年(1928年)计划重修,昭和五年开工(虽然此次重修采用了钢筋水泥,并且是丰臣+德川混合风格)。1948年,周边建筑因美军不慎引发火灾又一度毁损。
但是大阪城依旧还是“历史名城”,人家也没有纠结什么“原厂件”。现在大阪城依旧用1928年的建筑,当作1583年城,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人家只是在介绍上写上几笔“XXX年毁于战火,XXX年重修”就解决了问题。
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些楼的介绍上加上几笔“XXX年,因结构老化,在原址上按照原设计重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