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终结“2元时代”之后,武汉市物价局近日亦对外表示,将于11月中旬召开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票价听证会,对新的票价方案进行听证讨论。
武汉市物价局16日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表示,新的票价方案遵循“乘客乘坐的轨道里程越长,相应享受到的优惠幅度越大”的原则,具体调价方案不日将对外公布。
对于调价原因,武汉地铁集团强调并非出于成本压力。
线网扩容 计价方式需调整
据武汉市物价部门介绍,经听证,去年1月份,武汉正式公布“工”字形轨道交通线网票价,主要针对的是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线网。目前统一按里程限时分段计价:2元可乘坐9公里;3元可乘坐14公里;3元以上每增加1元可乘坐的公里数比上一区段递增2公里(4元可乘坐21公里,5元可乘坐30公里,6元可乘坐41公里)。
![](http://www.52bus.com/uploads/allimg/141016/1_141016193937_1.png)
武汉运营线路图(图片来自武汉地铁官网)
今年底,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将开通,线网规模扩充,考虑到未来几年还将有多条轨道线路陆续建成,故需重新召开听证会确定新的票价方案。今后,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继续扩充,不排除还会召开听证会调整票价。
对于本轮调价的原因,武汉地铁集团强调,调价是为了保证线网正常运营,并非出于成本压力。
不过,轨道交通向来都是“吸金大户”,地铁每公里造价在3.6亿~5.6亿元人民币。按照武汉已确定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的第三轮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未来六年,武汉将投资1266.5亿元,建设16条轨道线(段),原则上每个新城区将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而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3~2049年)》,2049年武汉地铁线路将达22至23条,总长度1000公里左右,初步估算所需的建设金额更是高达5600亿元。
何况要打通武汉三镇地下脉搏,必须修建过江隧道,其每公里建设成本更高达7亿元。以武汉环线地铁为例,该线仅两次穿过长江,其建设成本就高出其他城市五六十亿元。
动辄数千亿元的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目前主要来源于武汉市级财政性专项建设投入、武汉地铁集团在沿线土地出让金上的收入、综合开发和银行贷款等。通俗地说,就是效仿港铁的“地铁 物业”或者说“以地养铁”模式。
“以地养铁”利润难估
密集上马地铁项目的不仅武汉一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仅开工建设地铁的城市就达28个。包括南京、成都、沈阳、杭州、西安在内的大多数城市选择了与武汉类似的“地铁 物业”模式。
以西安为例,2013年,该市宣布规划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投资额1058亿元,其中35.8%由西安政府出资中,一部分依靠的是土地出让收入和地铁储备土地开发收益。
2011年?2015年期间,广州市地铁建设资金需求量高达1551.5亿元,主要来源于财政性投入、市区共建、贷款发债以及地铁公司在沿线的整理开发收入,其中地铁沿线土地整理开发部分的资金额预计达210亿元。
然而,有专家指出,在“地铁 物业”模式中,政府以沿线土地及物业开发权作为资源投入,替代了原本的财政出资,由于沿线物业开发收益具有一定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物业”这一实物资产能否作为项目资本金值得商榷。
此外,当前土地市场及房地产市场均呈疲软态势,以物业开发所得利润作为地铁建设资金的投入或运营期的补偿预期值难以预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