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三季度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调查,累计派出调查人员2909人次,收集有效调查样本80496份,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市2014年第三季度的公共交通服务指数。2014年第三季度公交服务指数各项指标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公交服务综合指数80.2分,较上期下降1.1分。 第三季度为学校“暑期”和旅游旺季,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9.8亿人次,较第二季度增长3.6%;同时,受客流结构变化影响,乘客对“拥挤程度”、“等候时间”等关键指标期望较第二季度分别提高4.6%和4.0%,继而影响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得分是按照市民的感受为评价基准,即:如市民期望提高,在公交服务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公交服务指数得分将会降低)。 (二)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方面:深圳地铁得分为84.3分,较上期下降2.2分;港铁公司得分为81.1分,较上期下降1.3分。总体得分呈下降趋势,“拥挤程度、等候时间、换乘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较上期有所下降。 受客流结构变化影响,第三季度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较第二季度增长6.7%,“拥挤程度”、“等候时间”乘客出行期望较第二季度分别提高4.1%和3.2%,导致相关指标分值表现有所下降。 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折线图 三季度受学校放假影响, 高峰时段交通量减少(学生上学、放学产生的交通量),早高峰拥挤情况整体下降;与此同时,晚高峰学生群体暑期娱乐、聚会等活动急剧增加,晚高峰拥挤情况有所加剧。 本季轨道运能分析情况如下表所示:轨道超饱和班次统计表 以龙岗线为例,超饱和、临近饱和站区段减少32%;晚高峰,超饱和、临近饱和站区段增加27%。 而龙华线持续“4改6”新增运能,现状24列高峰期上线运营的车辆中,已有18列车改为6节车厢,对暑期学生客流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其他线路有更好的表现。早高峰,超饱和、临近饱和站区段减少67%;晚高峰,超饱和、临近饱和站区段减少23%,运能的增加有效承担了暑期学生休闲娱乐客流。 2014年第三季轨道交通超饱和、临近饱和站区段统计表
(三)常规公交。 常规公交指数得分78.8分,较第二季度下降了0.6分。 第三季度公交运速较第二季度提升了14%,公交日均总运营里程增长1.0%,但受乘客出行期望提高(较第二季度提高4.4%)及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增长(较第二季度增长1.1%)等因素影响,“等候时间”等指标有所下降。 1.按企业排名:巴士集团81.5分,较上期下降1.3分,“司乘服务、等候时间、拥挤程度”等指标表现有所下降;西部公汽80.8分,较上期上升0.2分,“乘车时耗、司乘服务、车容车况”等指标表现有所下降;东部公交80.8分,较上期下降0.6分,“车容车况、司乘服务、等候时间”等指标表现有所下降。 2.按线路排名:在总共调查的630条线路中,排名前10名的线路依次为868区间1线(东部公交)、B832(西部公汽)、29(巴士集团)、M406(巴士集团)、214(巴士集团)、M376(西部公汽)、B605(巴士集团)、379(东部公交)、M403(巴士集团)、44(巴士集团)。 排名最后的10条线路为M311(东部公交)、M407(西部公汽)、M420(西部公汽)、M264(西部公汽)、B631(西部公汽)、979(东部公交)、M211(西部公汽)、M340(西部公汽)、M302(西部公汽)、M355(西部公汽),该10条线路主要扣分的项目是:“候车时间”、“乘车时间”、“拥挤程度”及“换乘便利性”四个指标。 3.按路段公交运速排名:第三季度受学校放假影响,高峰时段交通量减少(学生上学、放学产生的交通量),早高峰公交平均运速达20.0km/h,较第二季度的17.3km/h提高了16%。 但同时还存在,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2014年9月16日,深圳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截至目前,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04万辆)、部分公交专用道被社会车辆占用和交叉口过饱和等问题。第二季度高峰期公交运速最慢为6.1km/h,第三季度高峰期公交运速最慢为5.7km/h,下降了6.6%。 据统计,第三季度早、晚高峰公交运速最低的10条路段(注:只统计途经线路10条以上的道路)分别为:早高峰公交拥堵路段统计表 晚高峰公交拥堵路段统计表 4.按常规公交拥挤站点排名:目前全市经常拥挤的站点共计492个,占站点总数的4.9%,偶尔拥挤的站点共计1237个,占站点总数的12.4%。
乘车拥挤站点统计表(最拥挤的10个)
(四)出租小汽车。 红的得分为80.5分,较上期下降0.8分,具体考察指标中,除“信息公布、上岗证”指标与上期基本持平外,其余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服务态度下降1.4分、电话聊天下降1.1分、等候时间下降0.9分。 绿的得分为78.0分,较上期下降0.8分,具体考察指标中,“服务态度(上升1.3分)”和“拒载行为(上升1.9分)”等方面改善较为明显;“电话聊天(下降2.7分)”、“等候时间(下降1.8分)”等方面下降较为突出。 出租车“候车时间”指标表现不理想,得分63.5分,较上期下降1.2分,较去年同期下降6.3分,呈持续下降趋势。据调查,主要是由于各种打车软件的大量使用,出租车司机“巡街揽客”行为不断减少,“招手打车”市民候车时间明显增加。出租车“候车时间”指标得分折线图 重点区域打车便利性方面得分情况如下: 一是口岸及二线关口区域。较第二季度,口岸及二线关出租车打车便利性出现整体下降。除宝安机场、布吉关表现一般外,其余口岸、枢纽均表现欠佳或不理想。 二是重点客运枢纽区域。除福田客运站、罗湖汽车站表现良好,深圳东站、银湖汽车站表现一般外,其余各客运枢纽表现相对欠佳,其中龙岗、龙华汽车站和深圳北站等表现不理想。 从本季调查情况看,“等候时间”、“电话聊天”、“服务态度”等指标分值相对较低,仍存在改善空间。 (五)上期倒数十名线路改善前后得分对比。 2014年第二季度指数调查结果公布后,市交通运输委召集三家公交企业认真研究分析,针对常规公交排名倒数前10的公交线路,采取了“增加运力、加强现场调度、加强车辆技术保障、提升司乘服务”等针对性改善措施,从本季度调查结果看,改善效果显著。
(六)本期改善措施与计划。 1.公交行业 针对本期排名倒数10位的公交线路采取的措施(附件:针对2014年第三季度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排名倒数10位的公交线路采取的措施) 2.轨道交通 (1)地铁集团。 1)乘客服务改善措施。 一是针对设备故障问题,加强对站内各服务设备设施的巡视,发现扶梯、售票机、充值机等设备故障时,及时报修。 二是针对导乘信息问题,组织车站对乘客咨询较多的信息予以收集,适当增加相关的导乘信息;同时,加强巡视,针对破损、模糊不清的标识,及时更换,四季度将安排对1、2、5号线深圳通卡使用规定、线网图、票价图等标识进行整体更换。 三是针对导乘问询服务问题,在组织学习、推广《地铁服务手册》的基础上,利用车站交接班会,重点强调服务礼仪要求,加强车站周边信息学习。 四是针对站内准点问题,以5号线作为试点,组织晚点情况收集和分析,提出站台客流组织和列车开行的要求。 五是按照2014年年度计划,四季度重点做好年度服务对标活动的总结,提出服务优化措施和要求。同时,组织好四季度乘客座谈活动,收集乘客意见建议。 2)票务设备设施改善措施。 11-12月依照半年检计划检修自动充值机的卡处理单元、打印机模块。 3)乘客资讯系统改善措施。 一是通信中心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改工作;二是加强设备维修力度,缩短维修周期;三是加强车载、车载设备巡视工作;四是严格按照设备维护规程对设备进行检修,对因检修不当造成故障的事件加大考核力度。 (2)港铁集团。 1)继续按计划稳步推动列车4改6工作,提升运能,缓解车厢拥挤。 2)开展“百日无20分钟以上延误和工作日高峰无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故行动”,持续有效控制和减少延误事故。 3)按计划持续推进一期车站老化AFC设备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AFC设备可靠性。 3.出租小汽车 (1)按照市文明办交通窗口行业测评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测评指标,查找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巩固提高。 (2)近期组织开展出租车车容车貌和驾驶员服务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企业安排管理人员加强路面巡查,市交委客运管理局对全市出租车车容车貌现场查验。 (3)持续深入开展出租车行业每周三乘车调研活动,检查出租车车容车貌、驾驶员仪容仪表和服务规范。 (4)对全行业所有企业开展“双满意度”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行业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