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晚报
本报讯(实习生:孙佳琪 记者:田苗)随着城市改造进程加快,公交线路也逐步完善,但有细心的市民发现,有些地标性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可公交站牌上的站名却没有改。这让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和年轻人纳闷,公交站牌上的地名到底是哪啊?
市民王先生说,他今年刚上大学,许多外地同学向他询问乘公交的问题,在帮忙查找的过程中,他发现多条公交线路的公交站名都“过时”了。20路有一站叫龙江客车厂,这个厂子已经拆除,现在这个位置是盛泽购物广场;53路有一站叫“昌辉假日饭店”可这个饭店八九年前就黄了;201路终点站是“拖拉机厂”也早就不存在了······现在部分公交线路的站点中仍有大量“过时”站名在使用,感觉挺不方便的。像“北环商城”搬迁之后站名更为“市老年大学”过时的站名也应该如此处一样及时更新。
记者调查发现,哈市部分公交线路的站名与地标性建筑不符。1路公交车道里方向终点站是“车辆厂文化宫”;59路在南岗区和兴路上有一站被命名为“林兴路”,而街路的实际名称应为林兴街。32路有一站叫“印刷机械厂”这厂子也不存在了。15路的终点站“二砖厂”也早已是一片新建的小区。
对于更改站名一事,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赵大爷住在经纬街,是“车辆厂”的退休职工,他认为如果有老朋友来串门,如果说到“道里区文化宫”反而不如说到“车辆厂文化宫”更让“老人”明白,“有些老站名,市民叫了二三十年了,早就习惯了,如果突然改了新名字,反倒让人弄不清是哪里。”
市公交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周女士答复,哈市公交站点的命名有几个原则:以街路名称命名,如安升街、第五大道;以大型政府单位命名,如省政府站、市人大站;以大中院校名称命名,如黑龙江大学站、理工大学站;以大型住宅小区命名,如闽江小区站、格兰云天小区站;以大型较为稳定的企业命名,如锅炉厂站、秋林公司站。
就市民提出的部分站名“过时”没有更改,一方面是出于尊重市民乘车习惯,沿用站名;另一方面,一旦更改,涉及多条线路站务信息更改资金问题,需要市财政给予支持。将在站务设施改造过程中,综合参考市民意见,逐步完善公交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