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登录“中国大连”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市轨道办副主任张志明、工程规划技术处处长卢振勇、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景殿波、工程规划技术处设计主管靖永强做客访谈,围绕“大连地铁1、2号线建设进展情况和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相关内容,与广大市民在线交流。
嘉宾: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通过这个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首先请嘉宾介绍一下,大连建设地铁的背景和意义?
嘉宾: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小汽车数量不断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城市地面交通的资源利用强度已近极限。地铁作为一种地下轨道交通,以其速度快、高容量、方便、舒适等特点,成为改善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最有效途径。地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速度,还有城市的格局。地铁辐射范围越广,将这座城市联系得就愈发紧密,地铁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区域距离,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我市正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步伐,地铁的开通将对城郊居民享受社会公共配套资源的改善起到整合、优化、覆盖扩张的积极作用。
嘉宾:地铁除了能为市民出行提供极大方便、扩宽城市空间外,还将成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使各种经济元素汇聚形成合力,创造出一系列以地铁站点为核心,集商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相配套的地铁生活圈,对拉动城市商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地铁延伸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因此,地铁打通的不只是一条交通路线,而是打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随着大连地铁1、2号一期工程的开通,在一座座地铁车站附近将逐渐形成新的商圈,地铁商圈效应会逐渐呈现。
嘉宾:同时,地铁的开通也会让我们城市的人居品质进一步提升。地铁无论是噪声、震动还是空气污染程度,都远远小于地面交通,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微乎其微,也正因为此,它通常被称为“绿色交通”。此外,地铁采用封闭线路的专用通道运行方式,无其它车辆和行人干扰,事故率低于道路交通,安全性能好又不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故障率低。再者,轨道交通为乘客提供乘车全过程的优良服务,购票、检票、换乘、出站均提供一系列自动化服务,候车、乘车、环境温度均会调至人体适宜的温度,环境优美洁净,使乘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这些都将让我们城市的人居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地铁1、2号工程概况?
嘉宾:地铁1、2号线线路总长为65.8公里,共设车站49座,其中一期工程总长38.4公里,设车站31座。1号线由姚家、经会展中心至河口,全长28.3公里,设车站22座(西安路、大连北站与2号线共站)。其中一期工程由姚家至会展中心,线路长17.7公里,设车站15座;二期工程由会展中心至河口,线路长10.6公里,设车站7座。2号线由海之韵、经辛寨子至大连北站,线路长37.5公里,设车站29座。其中一期工程线路长20.7公里,设车站17座;二期工程包括东段海之韵至港湾广场和北段辛寨子至大连北站,线路长16. 8公里,设车站12座。
主持人:地铁1、2号一期路由的确定?
嘉宾:地铁1号线一期路由贯穿了大连市城区南北,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公交枢纽、区级公共中心以及星海广场城市文化中心联结起来,是中心城区北出市区的主要客运通道。本线经过了华北路、山东路、西安路等交通干道,能够极大的缓解城市南北交通紧张的局面,线路北段经过了南关岭地区、山东路、泉水居住区、中华广场公共中心等,是大连市正在开发和建设的居住、商贸中轴线和交通中心,符合城市西拓北进战略实施,起到了拉动城市合理布局、引导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嘉宾:地铁2号线一期路由在东端串联了东港商务区、人民路、青泥洼、人民广场、西安路商业区等城市商业中心、区级公共中心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同时在西端将辛寨子、湾家等正在开发和发展的近郊区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城市东西向的交通中轴线,形成东西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骨干网,可以达到拉动城市合理布局、引导城市发展的目的。
嘉宾: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为:1、本项目的建设,是构筑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主骨架,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需要。地铁1号线是贯穿中心城区南北向的骨干线路,与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和下一步实施的4号线一期工程及既有快轨3号线在城区的核心区域形成“两纵两横”的稳定线网构架,使城市核心区的轨道交通覆盖面积达到较高水平。本项目串联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公交枢纽、区级公共中心以及城市文化中心等客流集散点,并与其他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实现换乘,在城市综合交通和轨道交通路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贯穿城市东西的轨道交通骨干线,主要解决西部居住区与东部金融区之间的联系,满足城市东西向走廊高度集中的需求。
嘉宾:2、本项目的建设,是协调和解决城市对外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哈大客运专线初步设计》成果,大连北火车站规划2020年旅客发送量为1084万人,日旅客发送量约3.0万人;2030年旅客发送量为1678万人,日旅客发送量约4.6万人。地铁1号线一期将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与大连北火车站相连,根据客流预测站间OD结果分析,本线近、远期全日为南关岭综合交通枢纽集疏客流(含换乘)分别为6.9万人和10.6万人,可以有效地疏散大连北火车站的客流,同时很好地解决中心城区旅客的对外交通问题。
嘉宾:中心城区东西走廊主要交通干道如中山路,常规公交的重复系数和满载率很高,常规公交在解决东西向交通流的作用和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点,只有通过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来承担。根据地铁2号线一期客流预测结果,初、近、远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量分别为1.6万人、2.6万人和3.9万人,项目建成后可以很好地解决东西向主要干道如中山路、黄河路和人民路等主要干道交通紧张的局面,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东西走廊的交通压力。
嘉宾:3、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强城市南北和东西纵向联系,解决城市南北和东西向交通紧张局面的需要。通过对现状交通走廊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方向主要干道高峰时段拥堵问题严重,而常规公交在解决两个方向交通流的作用和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点,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项目建成后可以很好地解决两个方向交通紧张的局面,加强城市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嘉宾:4、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大连市“西拓北进”发展规划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大连市中心城区内部用地日趋饱和,三个主要行政区中山区和西岗区可建设用地日趋减少。基于大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大连市提出了“西拓北进”的发展战略。本项目贯穿“西拓北进”的重要区域—甘井子区,在中心城区形成了南北向发展轴线,同时将革镇堡、前革以及辛寨子等西部重镇与东部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连接,对城市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强烈的带动作用,符合城市近期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发展“西拓北进”的主要动力。
嘉宾:5、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旅游价值,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根据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市将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宜居名城,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大运量的轨道交通能够从源头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投资环境,增强大连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本项目连接了大连市商业中心西安路、文化中心星海广场等城市主要旅游区域,能够提升城市的旅游价值,对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嘉宾:6、本项目的建设,是节约土地资源和集约化使用土地的需要。大连是一个半岛城市,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城市可建设用地极其有限。特别在中心城区,已不具备大规模拓建城市道路的条件。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占用的土地极为有限,且将成为主要交通走廊上的骨干系统,可减少地面公交数量和其他机动车数量,释放部分道路资源,极大地改善其服务区域的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出行效率,为中心城区建成区地段提供部分土地,总体上达到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嘉宾:7、本项目的修建,可以起到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作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导致了机动车车速的下降、公交车低速运行和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吸引更多客流采用轨道交通,有效地控制私人汽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出行总量的减少将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网友:请问春柳那里修建什么?是地铁的出站口吗?建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点?好象有三年了吧?每次开车路过那里,就堵得不行,那里就成了一个堵点。什么原因?能不能快点建?
嘉宾:您指的是位于华北路的盾构始发井,属于临时施工竖井,主要承担1号线该处至中长街区间约3公里的区间盾构施工,预计明年3月末左右施工完毕,随即道路恢复原状。
大连华哥2013:大连有地铁大快人心!何时试运营,何时正式运营?试运营时,应当鼓励市民试乘,市轨道办的干部员工甚至市领导应带头试乘,以消除市民的安全顾虑。同时,正式运营后,管理一定要跟上,打造出全国标杆地铁!这是市民的热切期盼。最后说一句,大连地铁建设者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嘉宾: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按照地铁总体工期计划,一期工程将于年底试运行,明年4至5月载客试运营。
网友:请问2号线辛寨子站能按预期完成年底建设么?
嘉宾:辛寨子站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站内机电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施工,预计年底完工。
网友:地铁乘车卡是不是和现在快轨3号线的乘车卡通用?
嘉宾:地铁乘车卡和现在快轨3号线的乘车卡是通用的。
网友:地铁1、2号线完工后,启动哪个轨道线路开工?地铁5号线什么时间能开工呢?
嘉宾:明年我们将根据大连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批复情况,适时开工建设金普城际铁路延伸线工程和3号线改造一期工程,择机启动4号线、5号线的前期工作。
网友:东港段什么时间开通?
嘉宾:与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同期开通。
网友:能介绍下大连地铁的列车吗?谢谢
嘉宾:大连地铁1号线列车车身以绿色线条做装饰,定名为“苹果绿”;2号线列车车身装饰着蓝色的线条,称之为“深海蓝”。以“深海蓝”为例,具有以下特点:最多能载1844人,车厢内以奶白为主色调“深海蓝”是个庞然大物,身长近120米,宽2.8米,高3.8米。走进它的身躯,奶白色的主色调让人眼前一亮,每节车厢两侧各安装了3排座椅,每排6个座位。据介绍,“深海蓝”最大的载客量是1844人,平均每平方米车厢能站8个人。
嘉宾:“四动两拖”保证动力。“深海蓝”所选用的车辆连接方式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四动两拖”,这也是针对大连地铁隧道坡度地势较多、曲线小的线路特点做的特别设计。“四动两拖”的“动”是指动车,通俗地说就是有动力的车,“拖”就是指拖车,通俗地说就是被拖着跑的车,自身不带动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地铁车辆是6辆编组,“四动两拖”的意思是在编成一列的6辆车中4辆是动车、2辆是拖车。相对于“三动三拖”,动力更强劲,也便于随时拆分或组合。“深海蓝”的最高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四动两拖”的设计能让“深海蓝”在最高速度运行的状态下提高稳定性,保证安全。
嘉宾: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坐在“深海蓝”的“肚子”里,玻璃钢座椅靠背符合人体工程设计的弧线,让人感觉很舒服,在这里,随处可见的人性化设计让人感觉很方便。车内各种电子设备一应俱全,车门上方有闪灯式动态地图显示着站名,“深海蓝”运行在2号线,由海之韵到大连北站共28个车站的站名被一盏盏小灯穿成了一串。除了站名,这个动态地图上还能显示运行方向、换乘车站等信息。每节车厢两端设有LED信息显示展,提示乘客下一站到站的信息,车厢内还设有8台液晶显示展,播放各种动态信息。座椅可以电加热。“深海蓝”每节车厢设有两个微机控制的单元顶置空调,空调系统采用环保制冷剂,可根据载客量,车厢外温、湿度的不同,实现车内温度在22摄氏度与28摄氏度之间的自动调节。乘客的座椅下方还配有电加热器,细心的人可以看见座椅靠背的上方有一排排细细的小孔,那里就是电加热器散热的地方。
嘉宾:可自动驾驶,车厢防火。智能环保的设计贯穿着“深海蓝”的整个身躯,车辆内部照明均采用LED点光源,与传统光源相比,照明节能率将达到33%左右。“深海蓝”采用成熟的牵引传动系统,并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列车可以通过信号系统实现自动发车、行进与制动。“深海蓝”的车体采用耐腐蚀、轻量化的不锈钢车体。车厢使用的是环保防火材料,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每节车厢还设置了4个乘客紧急报警装置,用于紧急情况下乘客与司机通话。列车两端驾驶室还设计了逃生门。
网友:请问残疾人可以乘坐地铁嘛?
嘉宾:我市地铁1、2号线在设计建设中,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充分为残疾人乘坐地铁提供最大便利,努力打造无障碍、全方位、通用性、人性化地铁。在设计建设中,市轨道办要求有关单位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一是从通用设计角度全面考虑方便残疾人及更多受益人群,二是认真吸取外地地铁无障碍设施建设经验教训,三是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现有城市无障碍设施的衔接。做到了超前设计、考虑周全、精细施工,并坚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原则,力争将大连地铁建设成为我市体现人文关怀、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网友:体育新城附近的地铁站什么时候能开始投入使用呢?
嘉宾:在体育新城附近设置了体育中心站,将与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同期开通使用。
网友:能介绍下金普城际铁路延伸线工程吗?
嘉宾:工程南起大连北站,经后盐、前关、陶瓷城、金州城区,过北大河在3 号线支线十九局站北侧接入既有3 号线支线,利用既有线到达至九里站,与金普线连接。线路全长22.4公里,其中新建正线20.1km(高架线1.06km,地下线18.5km ,过渡段0.54km),利用既有线2.3km,全线共设车站8座。项目建成后与在建的金普城际铁路北线贯通运营,并在大连北站与地铁1、2号线及哈大高铁换乘,在后盐站与快轨3号线、地铁5号线换乘。
网友:从港湾桥到海之韵中间有几站?
嘉宾:从港湾桥到海之韵中间有3站,为会议中心站、东港站、东海站。
网友:您好!我家住在老虎滩附近,看报道说将来能坐五号线,想知道一下五号线的规划?
嘉宾:地铁5号线。M5为核心区东部南北向跨湾骨干线,构建核心区东部南北向快速通道,并与M1北延线贯通,兼具机场线功能,服务于大连新机场。线路南起虎滩新区海洋广场,北至后关村,于线路北段设置后关村车辆段,同时也是新一轮线网规划新增线路的综合维修基地。
嘉宾:线路沿线经过虎滩新区高强度住宅区、解放路住宅片区、劳动公园、青泥洼商业中心、大连火车站、梭鱼湾城市副中心、老甘井子片区、泉水高强度住宅区、后盐交通枢纽等主要功能区。5号线串联起青泥洼、梭鱼湾两大城市功能核心载体,联系大连火车站、大连新机场两个对外交通枢纽,打破了海湾对青泥洼、梭鱼湾片区乃至老甘井子片区的阻隔,改变了甘井子片区过去出行单一向西的通道,为甘井子片区提供了新的出行途径。R3的运能已经接近饱和,正在扩能改造。根据R3现状的客流断面分析,后盐至火车站是R3线客流压力最大的区间,M5在火车站和后盐与R3线两次换乘,可以有效缓解R3快线在核心区内区间的客流压力。
嘉宾:M5线路南起虎滩新区滨海东路与虎滩路交叉口海洋广场,向西下穿老虎滩公园后向西北沿解放路敷设至劳动公园东侧,下穿劳动公园后转入友好街向北敷设,下穿哈大铁路后至大连火车站北广场,跨过海湾后进入梭鱼湾地区,沿甘井子路向北至泉水、后盐,下穿沈大高速、哈大高铁、202国道后出地面,终点位于后关村站,与M1线北延段贯通连接新机场。线路全长23.8km,为全地下线形式敷设,设车站18座,平均站间距1.4km,于线路北端设置后关村车辆段场,同时也是新增规划线路的综合维修基地。
网友:机场附近的城市印象小区门前有地铁工程施工,请问,如果地铁施工完工投入使用后,该小区门前目前是单行道,会恢复车辆双向行驶吗?
嘉宾:在城市印象小区门前设有地铁2号线虹港路站,目前已施工完毕,近期将进行场地内临时恢复,下一步将由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城市道路规划。
网友:地铁1,2号线二期的工期规划?
嘉宾:计划于2016年与一期工程贯通试运营。
网友:四号线什么时候开始启动?
嘉宾:将于明年择机启动4号线的前期工作。
网友:大连真的不适合建地铁吗?想问下大连建地铁有那些困难?
嘉宾:目前国内地铁施工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就我市目前地质状况完全可以修建地铁。(1)暗挖车站多,施工难度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大连地铁建设者们始终坚持“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市民”的建设理念,为减少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影响,在市中心中山路、黄河路、西安路等主干道下的地铁车站绝大多数采用了暗挖施工,49座车站中采用暗挖施工的车站有17座,车站区间暗挖施工比例高达77%。暗挖车站与明挖车站相比,对城市交通及环境影响小,但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也要增加一倍多。
嘉宾:(2)地质情况复杂。我市地铁沿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一是地层分布非常不均匀,变化多;二是车站、区间位于大连岩溶最为发育的区段;三是 “上软下硬”的特点突出,且上部覆盖层厚度大,尤其是车站,暗挖结构拱部大多位于土层中;四是部分区段位于大连市临海和填海区,原地貌为海漫滩,后经人工回填而成,为强透水层且局部松散,与海水连通,地铁施工易出现涌水涌泥和坍塌情况。
嘉宾:(3)周边环境复杂、风险源繁多。地铁1、2号线主要位于西安路、黄河路、华北路、山东路、中山路、黄浦路的下方,邻近建构筑物较多,管线密布,区间隧道穿越铁路、高架桥等重要设施和房屋建筑,风险源繁多,特别是部分区段的给排水管线、暗渠建于日伪时期,老化渗漏严重,形成地下水囊,极易引起隧道坍塌和地面塌陷事故,给地铁施工和周边环境带来诸多安全风险。
嘉宾:(4)地铁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地铁工程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用地拆迁、管线改迁、交通疏解、施工开挖爆破、排渣运输等工程活动不可避免会对城市环境、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网友:地铁车站命名原则是什么?
嘉宾:大连地铁车站的命名,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会议精神,遵循市地名办的相关要求,按照“结合车站周边的广场、道路、公交站名;考虑历史和传统,以百姓熟知、好记,不以商业建筑命名”的原则,在广泛征集采纳市民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的。
网友:地铁未来几年有计划往旅顺或者是北三市延伸吗?
嘉宾:大连市已编制完成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共规划线路23条,规划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为886.6公里,其中核心区地铁线路8条,总长206公里。新线网规划中有通往旅顺和北三市的轨道交通线路。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进行到这里了,感谢嘉宾们的解答和广大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