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地铁客流降幅超5%,公交发车量增4.7%
昨天是北京公交、地铁执行新票制票价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早高峰时段,全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同比(与上一个周一相比)下降5.23%,与此同对应,地面公交发车量同比出现将近5%的增长。 受4条地铁新线开通试运行影响,部分重点地铁站客流量出现明显变化,随着地铁6号线二期和15号线一期西段的开通,草房站、望京西站客流压力有所缓解,但金台路站压力骤增。
官方发布
首个高峰大考地铁客流微降
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实施新票价和开通4条地铁新线后的第一个早高峰,全市公共交通顺畅有序。截至昨天上午9点,轨道交通共发车2271列次,准点率、兑现率100%;全网进站量约为157万人次,比上周同期下降5.23%;地面公交发车车次比同期增长4.71%。另外,昨天早高峰,城市路网平均交通指数为6.5(峰值8.1),比上周同期下降7%。
公交地铁票价调整当天(28日)全市的交通运营状况昨天也正式发布。其中,北京地铁客运量619万人次,同比下降17.92%;地面公交客运量950万,同比降低8.6%。
公交集团表示,地铁客流略有下降,地面公交平稳接收了分流乘客,未出现大客流拥挤状况。按照目前运力配置,早高峰公交车平均满载率不会高于75%,因此,相对地铁而言,公交要舒适不少。
部分地铁客流转移至地面公交,公交车是否会发生拥挤呢?昨天,京华时报记者探访多条公交线路发现,车厢内客流远不如地铁多,但遇到道路拥堵时,长时间不来车,也有部分车次相对拥挤。
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京华时报记者,5%的地铁客流仅七八万人,而在今年APEC期间,公交集团日客流量增长100多万,因此,从运力配置看,分流几万乘客不在话下。目前早高峰时段,公交集团的运力要保证车辆满载率不能超过75%,一旦超过就要增加车次。“只有在极端高峰时候,个别城郊区县可能出现客流大现象。”
客流分析
地铁分流情况短途长线有别
据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票价对地铁客流的分流呈现一定区域性,如果地铁站周边的可替代**通工具充足,被分流的可能性就高;如果周边公交线路少,或者道路极其拥堵,乘坐地铁成为最便捷的刚需,那么客流下降的可能性就小。比如说2号线,或者东西城核心区的地铁线周边,可替代公交车线路多,客流下降就明显;13号线、八通线、5号线,周边道路拥堵,长线公交车价格也不低,这些客流下降就会少。
上述负责人表示,进入冬季后,市民出行相对减少,客流会有下降。另外,12月后,外来务工人员开始返乡,也会影响客流。从目前数据看,早高峰地铁客流同比下降5.23%,大约是七八万人,分布在18条线路上的2271个车次中,每趟车下降人数有限,乘客自身感觉不明显也正常。
司乘感受
车厢拥挤依旧排队人数略减
昨天,记者在微信、微博上注意到,不少乘客称调价后乘坐地铁并没觉得松快。“不是说涨价分流地铁客流吗?怎么还那么挤呀!”乘客章女士说,早晨7点多,5号线列车从天通苑到达她上车的大屯东路时,车厢已经满满,仅在门口位置能进三五个人,她等了两趟车才挤上去,一路上车厢里的情况和平时并无明显差别。
除了5号线、10号线,八通线、1号线的乘客感觉也不轻松。朱先生昨天早上在八通线传媒大学站依旧等了3趟才上车,“以前也这样,今天在四惠站换乘时在导流围栏里来回转,速度很慢。”
不过,也有个别线路的客流出现变化,乘坐2号线的唐先生说,之前8点从东直门上车,虽然感觉也不太挤,但昨天尤其松快,上车后竟然还能找到座位。
虽然乘客感觉变化不大,不少地铁工作人员却表示,早高峰站内客流密度及站台排队人数较以往略有减少。据国贸站工作人员介绍,昨天整个早高峰,高密度客流持续时间减短,“以前1号线、10号线客流换乘一直不断,来来往往,现在感觉队伍短了,大客流稍有间歇。”
1号线复兴门站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天站区内各站客流降幅从2%-20%不等,天安门西站下降客流较高,“站台上等车的乘客感觉没之前那么密。”
乘客讲述
来回省下6元果断选坐公交
昨晚6点,记者在国贸地铁口附近的大北窑南公交车站看到,不少刚刚下班的市民正随着人流匆匆赶往公交车站。据站台志愿者介绍,大北窑南站有一趟公交车通往燕郊,另有多趟公交车通往通州,“每天下班这个点,乘客都会排起长队。”
与往日情况相同,806路、809路公交车站牌旁,乘客早已排起长队。站台志愿者表示,这里排长队与此次公交、地铁票制票价调整关系不太大,虽说公交客流量略有增加,但不算很明显。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乘客,正在等809路公交车的吕萍告诉记者,她在银河SOHO上班,以前每天下班都有两种选择:乘坐809路公交车,或者坐地铁1号线换乘八通线。因为有时候公交车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她更愿意乘坐地铁。
吕萍说,公交、地铁涨价后,她果断选择乘坐公交车有两个理由,一是从国贸坐地铁回通州单程票价5元,而坐809路公交车回家原价4元,用一卡通打折后只需要2元。坐公交车出行,每天一来一回能省6元。二是虽然公交车排队等候时间较长,但坐公交车可直达小区门口,无需换乘,也比较方便。
新线体验
>>客流
草房望京西明显降
昨天,4条新线迎来首个早高峰,从重要站客流看,6号线金台路站受14号线东段接入影响,客流猛增。而草房站、望京西站客流下降明显。
6号线二期尚未开通时,草房站是通州、燕郊乘客乘坐轨道交通的重要站点,不少乘客选择开车至草房再乘地铁。据乘客纪女士介绍,由于大辆私家车聚集草房站周边,导致交通拥堵严重,高峰时段,道路拥堵队伍达到两三公里长。“以前一堵能二三十分钟,今天还比较快,而且站台上人少很多,连限流措施比之前也松了。”
另外,15号线西段和14号线的开通,顺义客流被分往8号线和14号线,因此,15号线与13号线的换乘客流降低。据北京地铁客四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望京西站的进出站以及换乘客流下降明显,两条线换乘队伍“变短了”,乘坐手扶梯时的客流拥挤度有所降低。
>>突发
乘客险被卡屏蔽门
据了解,新线开通前地铁6号线青年路至呼家楼满载颇高,达到110%以上,青年路乘客经常等两三趟车仍难挤上车。二期开通后,该段客流压力更大,加上14号线东段接入,车内拥挤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早上7点多,记者从通州北运河西站上车乘地铁进城,该站虽为第3站,但车内还有座位。在物资学院站时,上车乘客较多,行至草房站,车厢内已略显拥挤。7点半左右,车辆抵达青年路站,车厢内空间已容不下乘客抬胳膊、挪脚步,几名乘客努力扒着车门进入车厢,门口十余名乘客只能望车兴叹。
7点38分,到达金台路,记者距离门口约1米,刚准备下车,却被一拥而入的乘客堵住,无奈只好作罢。在门外众人的奋力挤搡下,三四名乘客进入车厢,但站外几名男乘客不甘心放弃,将半个身体挤进门,腿和包却在门外,工作人员赶紧帮忙推人。
只听“嘀嘀嘀”3秒后,车门欲关闭,却被乘客身体挡住。这时,屏蔽门顺利关上,工作人员见状,赶紧用钥匙打开屏蔽门上方开关,卡在列车门处的乘客也作出最后一搏,伴着车厢内众乘客的“哎哟”声,车门终于顺利关上,车辆继续前行。
>>限流
出站口因限流被挡
此前,地铁运营方曾多次提到,14号线的接入将对6号线带来巨大压力。为避免6号线站台乘客滞留过多,14号线和6号线金台路站均采取了限流措施。昨天早上8点多,记者注意到,14号线前往6号线的其中一个出口被关闭,乘客沿通道进入6号线站厅后,需再沿着数十米的围栏一直行至暂停使用的闸机口位置,工作人员在呈打开状的闸机口拉上一根白绳,每过几分钟放行一次。
就在乘客等待放行过程中,队伍中几名乘客突然大喊“我们从哪儿出去呀!这么多人怎么出去!”记者注意到,十几位乘客前方被限流乘客挡住,向后之路也被后方赶来的乘客堵住,逆流而上更是困难。最终地铁工作人员不得不在限流围栏处,打开小口放行出站乘客。
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限流措施,早高峰时段,14号线乘客只能从本线出口出,若绕到6号线找出口,则会被限流在闸机口处。
来源: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