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水壳 于 2015-2-23 14:14 编辑
弯道: 1. 尽可能圆润平直顺滑(包括垂直高度)且靠行车路径内侧(车走大弯,集电头过小弯)
2. 连接弯道的始末(进出)位置必须采用更缓和的曲线(小角度)做衔接,宜弹性(斜摆)架设。(进出弯的车速大,杆子甩动的加速度必须足够小才稳定不易脱线)
枢纽: 在暂时无法采用高速设备的大背景下,建议尽量避免直接挂在无弹性的单臂梁下,尽可能弹性架设,如链式绷线挂斜摆独立悬吊更好些(见图,依旧是国内设备,悬吊上下方向完全弹性,直向全独立弹性行车限制小,仅分线侧向左右向悬挂较硬,通过更长的缓和曲线减少速度限制)
北京曾经引入了CANZ的集电设备,那就建议看看布达佩斯街景里的架空构造和轨迹,YOUTUBE里再细看他们高速行车在上述路段的表现,与我们的做个对比,马上有改进方向,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