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统一规划、稳步实施”的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村村相通、镇镇相连、城乡一体、便捷安全”的城市、城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公交车辆200辆,开通公交线路50条,所有行政村都通达客运班车,所有镇均开通镇村公交线路。
铸造百姓“幸福专线”
如果把城市的发展比作一部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那么城市公交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段乐章。然而,我县在新城镇建设初期,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并不完整。为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我县在2009年开通5条线路的基础上,2012年新增了8路汽车站环线,2013年新增了9路义乌商城至职教中心线。2014年12月,按照“全面规划、统筹推进,保证城区、兼顾两区(开发区、高新区),缩短距离、增加密度,突出换乘、方便及时”的原则,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对部分城市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线路由原来的7条增加到8条,车辆由40辆增至48辆,优化调整后,公交服务覆盖更为全面,重点时段班次更为优化。
便利,是百姓对我县城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最直观的感受。在人民医院公交站台等车的马奶奶告诉记者:“以前早上在这边等车去农贸市场买菜都要等很久,现在好了,10分钟就有一班车,方便多了。”过去,我县存在区域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公交场站分布不均、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老百姓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迫切。2008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海安县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意见》、《海安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方案》、《海安县村村通公交发展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完善了县级城乡客运财政补助机制,保证了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在海安县城区,成片的居民楼拔地而起,一辆辆规范统一的公交车在宽敞的道路上穿行,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公交车司机着装统一规范,按点发车,展现出公交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周末的早晨,记者在汽车站看到,公交车辆来来往往,家住李堡的李先生说:“自从增加公交班次后,从海安回家方便多了,一会儿就有一趟公交车从这里发车,车内有空调,刷公交卡还有优惠,方便多了。”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办理老年人免费坐车证近8.7万张,日均免费坐车人数5000多人次;办理公交IC卡1.8万张,每天惠及2400人次。现有城市公交运营线路8条,总里程134公里,驾驶员62名,公交车48辆、座位3572个,日发班次179次。今年1—6月,运营总里程93.5万公里,完成客运量66.7万人次,线路平均实载率17.75%。
一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并将城乡客运发展尤其是城市公交体系完善工作列入县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据运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县将加快推进公交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等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主一铺三站’的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体系。到2020年,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不低于11标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不低于95%,快速公交专用车辆不少于30辆。”
我县将启动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加快推进智能公交建设,同时还将强化公交综合考核监管,不断完善公交长效保障机制。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综合功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城际公交、城乡公交的安全和谐发展,必将搭建起城乡交融发展的一条条绿色长廊,成为激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