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M 于 2015-11-27 11:36 编辑
随着这场大雪,北京气温骤降,坏在马路上的车又出现了历史上的新高。主要鼓掌就是气路管路冻导致的车辆不上气压、手刹抱死、气囊不起,导致车辆坏在半路上。今年天气虽然是冷的比较突然,但是出现这些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1、抢修组撤了的第一个冬运。按照公交不养“闲人"的原则,一直被公认为比较”闲“的外站抢修组(工匠)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流动抢修车(福田面包车),但是车少、活多,且这种抢修方式是车坏了去修而不是提前预防,导致许多车辆存在的鼓掌隐患没有被排除在萌芽和早期状态。
2、市政府的钱主要投在了新车购置、场站装修等”面子“问题上,对于车辆维护保养的费用投入太少。保养公里延长、材料费的控制都造成了车质的下降。买的大奔,维护保养按夏利花钱。
3、保养工和司机责任心的下降。公交这几年调整工资的重点放在了运营司机上,保养厂职工干的活又脏又累但是收入与运营司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工作积极性自然不高。运营司机由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车队管理者责任心的下降,造成了司机整车爱车的积极性逐年下降,过去司机都会修车,现在的司机甭说修车了,许多司机连仪表盘上的各种警报灯指示灯图案都认不全,打开机舱盖都不认识里面的东西都叫什么。过去基本上都是固定车,早晚班相互配合共同把车质车容搞好,现在许多车队都是”抄车“用,谁也不爱惜车辆,车轱辘能转就行,行车中不注意观察仪表,比如发电机不发电了充电指示灯会亮,电压表电压会下降、车厢等和大灯会发黄,但是许多司机根本不注意,直到车门打不开了,刷卡机不亮了或者是车自己灭了才知道车有毛病,最后走不了都不知道是没电了。
公交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现在整个社会的责任心都在下降,这是个"大气候”的问题,好心办坏事、费力不讨好的事越来越多,人变得越来越麻木。现在马路上交通警察对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违法除了专项的整顿外已经很少管了;城管对于占道商贩也不怎么管了;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安全就好,说多了孩子家长都不乐意;医生更是许多话不能说,许多能救人但却冒险容易担责任的事不能做;老人倒了不能扶等等这些都是一样。
解决气路管道冻的方法:1、勤排污,下班后坚持手动排污(随着天气转冷就开始坚持每天排污);2、定期更换干燥罐;3、气路管道内加酒精。
排污是既省钱又有效的办法,但是司机做这些事情要在占用下班时间,所以这种劳动制动下造成许多司机不愿意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