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海门13条拟开通的镇村公交线路确定,站牌建设同步启动。镇村公交为农村居民带来哪些便利?如何确保镇村公交开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记者采访了海门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客运单位。
年底再增13条镇村公交
说起公交,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城市,但在我市,不仅城市有公交车,部分村里也开通了镇村便民公交,这些公交车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节奏,正成为一项便民、利民、富民工程。
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今年2月、10月,海门市先后在临江新区、开发区开通了镇村公交,目前海门市镇村公交线路达到6条。更令人欣喜的是,下月底前,还将有13条镇村公交开通。
据了解,这13条镇村公交分布于各区镇,其中海门工业园区、海门港新区、四甲镇、悦来镇、正余镇各开2条,常乐镇、临江新区、余东镇各开1条,届时全市镇村公交线路将达到19条。
海门市运管处副处长王建石介绍,即将开通的13条镇村公交线路,全程少则10公里,多则20多公里,沿途均设置招呼牌,使用的客运车辆为11至17客。其中悦来镇开通的2条镇村公交线路较长,分别为20公里和21公里,各设置了30多个站点。镇村公交开通后,每个班次的间隔时间在45分钟左右。目前镇村公交站牌建设已经启动,驾驶员正在培训,预计12月底前,13条镇村公交全部开通运营。
财政兜底确保镇村公交留得住
其实在海门,镇村公交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06年,海门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应,先后在当时的三星、三厂、临江等地开通了镇村内循环便民公交。但在经营过程中,却遭遇了成本高、乘客少的困境,客运企业处于长期亏本状态,一些原已开通的镇村公交,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被迫停运。
让镇村便民公交“开得出,留得住,有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客运企业亏损问题,今年海门市出台专门文件,将镇村公交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对公交企业亏损性补贴,按照“年初预算、季初预拨、年底核算”的办法拨付,换句话说,镇村公交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亏损部分,全部由财政兜底。
镇村公交让城乡客运一体化更进一步
“镇村公交是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应有之义。”海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袁庆华说,城乡客运一体化就是要形成城市、城镇、镇村三级客运网络贯通融合,路、站、运配套设施齐全的公共交通体系,镇村公交就是三级客运网络中的重要一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走出家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发展农村客运,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成为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内容之一。走出家门,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乘坐公交车,这是我市农村居民的愿望,镇村公交将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
当然,从已开通的镇村公交运营情况来看,乘坐这一公交出行的居民还不多,这不仅与农村居民出行习惯有关,也与镇村公交的网络密度、发班班次等有关。据了解,明年海门市还将继续发展镇村公交,计划再购置10辆客运车,达到镇村公交开通率70%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