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忍不住想谈谈个人看法。如果要降价,自己肯定在支出上是要受益的,所以只看这一点似乎应该非常支持的才对,但是如果只看这一点就欢呼那真是上了钩了。为什么今年重视发展公交车了?这个必然与我们的堵车成绩有关系,可以说从根本上将就是为了治堵。思考第一个问题,堵车主要跟谁有关?这个问题不难,是驾驶和乘坐私家车的人。那怎么解决堵车呢?就是让他们放弃现有的出行方式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不一定选择公交车)。而对于骑单车或者电动车的呢?反正他们不给堵车做贡献,又有何必要补贴他们往公交车上挤呢呵呵。公交分担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城市出行方式,但他也只是一个体现,并不是决定堵不堵车的数据,举个例子,假如我市目前私家车分担率是40%,其他交通方式出行分担率是35%,那么我们把公交分担率提升到40%了,但是私家车出行分担率还是40%,那济南依然还是首堵。所以说想通过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来解决拥堵问题,真是天大的谬论。分析完以上的问题,那治堵的目标就明确了,就是要去降低私家车出行分担率。限号限购,是强制性措施,强制性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就如同对烟花爆竹的管理一样,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苏州近几年来的做法,也就是说,zf应该从观念上解决堵车,让他们选择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那么,公交出行分担率是会上升。如何才能让开车族愿意乘坐公交车呢?降低票价绝对不是好方法,或者从一定程度上说,降低票价会增加私家车出行分担率。开车的不缺那几块钱。一年如果乘坐公交车比现在省400,最多省半个月的油钱,所以说开车族不愿乘坐公交车,根本上不是因为票价,是因为公交车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拒绝公交车无非几点,慢,挤,运营时间不合适。就这三点如果想解决,就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支持。公交车慢,为什么有公交车道还是比开车慢?换乘,靠站以及步行都是给公交出行拖后腿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解决慢的问题,就是要大规模提高线网中线路的密度和覆盖率,其次就是要增加班次,做到在站台上基本不用等接着就能来车。所以说要提高主干道线路的班次,为了合理化,裁撤部分线路有必要。可以说一条拥有上千日班次的线路,才差不多能满足一个主干道上出行需求。挤只能靠班次解决,大部分开车的不是嫌站着累,而是嫌挤着不舒服,虽然这个要求比较烧包,但是如果想要解决拥堵就必须尽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方法还是提高班次。就以目前驾驶员严峻的状况,提高班次基本妄想,所以说有钱不往驾驶员上砸对于堵车只能是抱薪救火。这里面要讲一个定制公交的问题,为什么反对?价格高昂不再展开,但是一个主要问题是时间固定太死,今天晚上陪张总喝酒,明天晚上加班,后天早上出差早走,可以说很多人出行时间并不固定,而定制公交时间是固定的,所以他们基本没法解决这些依靠私家车出行市民的需求。最后一点就是运营时间短,具体表现就是首班晚末班早,6点首班的确不合适,太晚了,不考虑赶早班交通工具,也得考虑远距离出行的市民和乘坐线路末端的乘客,6点首班,到了线路末端将近7点,如果出行远或者上班上学早,根本没法满足他们出行需求。末班早有目共睹,比如晚上泉广附近逛街出来没车了,越远的地方公交末班越早,那些人出来就无法选择公交车,还有看球的,每次奥体省体有赛事或者演出都堵的死死的,虽然有部分线路加班车或者专线车,但是很少市民可以通过他们直达,但是换乘就没有公交车了,所以还是选择开车,这就是为什么晚上9点以后路上车多但是坐公交车的人少的原因,他们回家或许不会造成多大拥堵,但是出门的时候正值高峰,所以他们也为堵车贡献巨大。通过以上分析,如果想解决,就必须需要更多的驾驶员,但是目前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乘务员发展非常不好,压力大待遇低,然而解决堵车发展公交又需要更多的驾驶员,所以有了钱不先满足他们却先降价,从大局上看的确不合适。如果票价降了,到时候开线难了,车挤了,却被回复暂时缺钱缺人难以解决,还不如不降价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