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减负、中环成网、外环搭桥,今年,按照这样的思路,市区公共交通将以“扫盲区,扩覆盖”为目标,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科学线网布局,满足出行需求
今年,我市公交将围绕南通开发区、通州区、崇川区、港闸区的学校、企业、居民小区和商业区与市区的连通,新辟6条公交线路。目前,具体方案正在优选制定中。另外,对包括47路、77路、301路在内的8条线路进行线路延伸、服务时间延长、车辆数量增加、发车频次加大,从而完善观音山新城、火车站、开发区、小海镇等区域的公交覆盖。
同时,积极推进和大力开展公交场站扩容行动,加快大生路、世伦路2个换乘中心,小海“海上花园”、行政中心、太平路3个首末站,以及秦灶二期、洪江路2个新场站的建设。
记者在市公交总公司还了解到,今年,市区将增加120辆公交车,其中,新能源车100辆;对现有的服务标识线路图等重新设计,提升美感;对部分站牌及其他相关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在去年年底开通濠河观光巴士的基础上,我市还将按需开辟特色线路,发展定制公交、商务专线、高峰巴士、大站快线、新村巴士和区域微循环线路等,以满足市民差异性出行需求。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智慧公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公交已进入“智能公交”时代。
去年,我市交通部门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畅行南通”。打开软件,“实时公交”可以显示公交车位置和到站信息,乘客甚至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置到站提醒。而国内首创的“公交车舒适度指数”则采用互联网传感技术,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实时反映公交车内的拥挤程度,让市民可以“选车出行”。
今年,市公交总公司将继续全面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公司总经理董建祥告诉记者,对内,将完成公交ERP综合应用系统和OA办公系统的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公交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对外,通过公交网站、电子站牌、掌上公交等多样化手段,全面、及时、准确地为乘客提供服务咨询、公交信息、线路查询、换乘导航等全方位服务。
董建祥说,利用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将逐步实现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公交系统的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以人为本、便民出行的目标。
优化激励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今年市公交总公司将着力提升以全国劳模刘玉命名的“刘玉工作室”及“520客服满意工程”两个新服务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力争做到接处零投诉、沟通零距离、服务无止境。
公司党委书记姚云介绍,将开展多项竞赛活动,通过“比、赶、超”,进一步树立典型,创建品牌,以点带面,促进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将建立驾驶员轮训制度,努力提高驾驶员素质和服务乘客的自觉意识。
此外,实行处室全员上线检查制度,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有效防控各类服务违章行为的发生。同时,利用视频监控,强化对服务质量和运营过程的控制,确保稽查有实效。
今年,市公交总公司将通过“公交进社区”“乘客面对面”“网友听你说”“校企共创文明岗”“公交礼让”等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公交、理解公交、信任公交、爱坐公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