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市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绿色、安全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自今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加快公共交通场站建设,至2020年底,济宁市区(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新开通公交线路40条,建设BRT公交线路2条(一纵、一横),开通运行都市区快速公交线路,中心城区新建或改建的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配套建设公共交通专用道或专用线。
《意见》指出,自今年开始,5年内,济宁市区(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开通公交线路40条,建设BRT公交线路2条(一纵、一横),开通运行都市区快速公交线路;新增、更新公交车160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15标台,其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比重达到75%以上;建成公交换乘枢纽站20处、首末站10处、加气(油)站3处、公交专用道20条,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90%以上,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不低于15公里/小时,公交车进场率达到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
至2020年底,各县(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12标台,其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比重达到60%以上;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站、首末站和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90%以上,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不低于20公里/小时,公交车进场率达到7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
此外,公共交通专用道规划建设要与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进行。中心城区新建或改建的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配套建设公共交通专用道或专用线。现有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未辟建公共交通专用道的,应根据道路条件、交通需求、公交线网布局等综合因素建设公共交通专用道或专用线。具备物理隔离条件的公共交通专用道,可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为公共交通提速及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