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宁公交与地铁1号线将实现无缝对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14 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将于6月28日开通,届时,公交车与地铁怎样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形成相互配合的交通网络?

   未来实现轨道站周边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接驳。图为地铁1号线南湖站出入口。本报记者潘浩 摄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目前《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公交配套衔接方案》(以下称《方案》)已经印发。针对整条地铁1号线,我市将改造26个公交站点,并规划26条公交线路接驳地铁。

  改造26个公交站点

  在地铁1号线沿线,目前共有45处公交站点,其中19处位于民族大道,21处位于大学路,2处位于朝阳路,3处位于衡阳西路。市交通运输部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地铁沿线站点存在步行接驳较远和容量不足的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公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内外经验以及乘客换乘所能适应的步行距离范围,公交站在地铁出入口100米范围内最为便利。目前南宁地铁1号线各站和公交站步行换乘距离平均为81米,但有8个接驳站点距离超过100米,1个接驳站点距离超过150米,“我们的目标是,轨道站周边100米范围内均实现公交站点接驳,轨道站周边60米范围内均有出租车停靠站,乘客换乘步行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因此,今年起我市首先对先开通的地铁1号线东段的公交站点进行改造,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港湾式改造,二是迁移站台,三是延长站台。

  以埌东汽车站为例,目前,埌东汽车站公交站点的改造已初显雏形。该站点主要辐射全市各主要片区,同时承担南宁东城区仙葫、邕宁等片区的换乘接驳联系。为了满足地铁开通的要求,目前埌东站前的3个公交站,南侧站点在原地改造为60米的长站台,民族大道北侧新增一个长100米的站台,撤销仙葫大道上的站台。

  根据《方案》,地铁1号线沿线公交站点中,19处无须改造,26处需要优化(其中5处迁移并扩容,21处就近改建并扩容)。改造后,地铁与公交车的换乘将更方便,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规划26条公交线路

  地铁1号线是我市江北东西方向的客运主干线,特别是在民族大道、大学路段,公交线路十分密集,因此常规公交与地铁1号线重复状况较为突出。

  据了解,公交与地铁共线5至8个轨道站的,属于一般替代性线路,9个轨道站以上的,属于强替代性线路。目前,与地铁1号线存在并线关系的138条线路中,替代性线路有34条,强替代性线路有8条。如何让这些线路优化,让高度重复变为互补关系是调整的重点。

  另据统计,地铁1号线车站常规公交接驳线路规划覆盖区域中,江南片区、高新片区、相思湖东路等片区目前无常规公交线路接驳。

  “通过研究评审得出,针对地铁1号线的开通共规划公交线路26条,其中新增15条,调整9条,取消2条。”市交通运输局公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线路主要为微循环线,覆盖轨道站点周边公交盲区,并实现与轨道站点的接驳。

  以埌东汽车站为例,规划新增一条南宁东站南广场至龙岗五象路口的线路,同时加强覆盖接驳凤岭南路东段的线路,不断加强凤岭片区与五象新区的联系。

  接驳方案逐步实施

  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将于6月28日开通,全线开通则预计在年底。“为了做好应对的准备,同时让司机、市民提前熟悉,东段的公交接驳方案会提前几天在开通前实施。”市交通运输局公交科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具体的公交调整方案正在做最后的完善。

  根据《方案》的实施原则,公交站点应与地铁投入运营同步实施,公交线路按照“先新增,后调整”的原则,先实施线路新增,使市民对公交服务具有选择性,熟悉和接受新的接驳线路后,再根据客流变化实施调整线路。

  同时,我市还要建立反应快、保障好、安全性强的公交应急保障机制,在轨道发生临时意外停运等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疏散滞留旅客,保障旅客人身安全。

  此外,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膨胀,南宁中心城区高峰期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方案》建议开展轨道停车换乘研究,通过在城市中心区以外轨道交通车站旁设置停车换乘场地,低价收费或免费为私家车、非机动车等提供停放空间,辅以优惠的公交收费政策,引导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中心区,以减少私家车在城市中心区域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根据目标,未来的南宁将不断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快速公交(BRT)为轨道交通的补充,常规公交为网络末端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链接

  国内外地铁与公交接驳的先进做法

  伦敦:世界第一条轨道在1856年始建于伦敦,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成12条轨道线路,市中心区有70%的乘客依靠轨道交通出行,其中9%的乘客依靠巴士与轨道换乘。主要经验是,公交车站与轨道站同站设置,形成便捷换乘系统;将轨道站与小汽车停车场结合建设,鼓励停车换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及时交通指引,为乘客选择出行线路和交通工具提供建议;实施一体化付费方式。

  东京:轨道交通每日的客运量达80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88.4%。主要的经验是,系统规划,集中布置,构建地下、地面和地上的立体换乘中心,充分发挥轨道与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整体协作效益。换乘中心往往是几条轨道线路与干线铁路、市郊铁路共用,同时周边还配套有公共汽车总站、出租汽车站、小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等。

  北京:1965年我国第一条轨道在北京开工,并于1969年建成通车。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轨道系统有18条运营线,是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城市地铁系统。主要经验是:停车场、过街天桥、公交站同步建设;轨道站与停车换乘同步建设,通过低廉的停车费和便捷的换乘,将部分私家车交通吸引到公共交通来;结合我国自行车出行比例较大的特点,在大部分站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22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