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北,最好的,是步行。但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步行。再就是搭计程车。我常先至外地宾客下榻的旅店接了他们,坐上一辆出租车,先去圆山饭店,嘱司机停五分钟,领宾客进大厅参观、摄影,再登二楼看墙上老照片以稍悉圆山饭店历史。再上车,沿中山北路向南行,左右指指点点,何处是大同公司,何处是国宾大饭店,何处是台北光点。到了东门,右转凯达格兰大道,右行重庆南路,谓这是昔年书店一条街。右转襄阳路,看土地银行,也看博物馆,与二二八公园,再看台大医院。
将台北的城市中心在车上看过一眼,再驱车至他们约好的定点,如吃饭或购物,往往车资不过三百多元,我会说,这是很便捷有效的计程车式观光。
另外,亦可搭公交车。最好的一条路线,是235路。
235,东起“国父纪念馆”,西至新庄。但观光,则只需向西坐到西门市场(成都路),无需跨越淡水河。
235为什么最好?因它最具代表性。它包含东区,包含一部分南区(南昌街),再加上博爱特区与西门町。这几个区块大约已是台北市最重要、也最应该受外人快速初窥的模样。
带外人由西看到东,看官可曾想过,选哪条路来走?忠孝东路太繁荣,信义路修捷运,近十年,路挖得几乎走不通。仁爱路椰树成荫,不错,然而是单行道。和平东路仍是最宜之路,并且文化最深厚。
235路走的,便是和平东路。让我们自捷运古亭站起始,向东走一遭。电力公司那幢木造楼,六十年代围绕着它的零星牛肉面摊子,成为当时老饕闻香的幽巷分布。更甭提师大墙边(如今开成了师大路)的牛肉面一家接一家的摊子群了。再就是师大。除了校园古树,附近裱画店、文具店颇多。横巷如丽水街、潮州街等,日本房子仍保持一些。
再向东,“温州街口”站,近处有青田街、泰顺街,当然也有温州街,皆是散步的好街巷。
过了新生南路,则有“大安森林公园”站。新生南路,是昔年的瑠公圳,五十年代,河旁建了不少教堂:圣家堂、卫理堂、真理堂、怀恩堂。回教亦有清真寺。
向东,龙门“国中”站与国北教大实小站。后者是老校,原有相当漂亮的日据时校舍。跨过复兴南路,有“国北教大”站,亦是老校。下一站“卧龙街”,这街是清朝时通往六张犁山坡边的一条古道(乃附近皆是沼泽、水田、土冈等不通人行之荒野)。
向东过了敦化南路不久,便要向北进入安和路。安和路开始,便稍微有一点“东区”之风情。所谓东区,是这卅年才成形的台北新地块,相对于早即商业化却逐渐老旧的西区而言。
安和路上,有远企、立人小学、文昌街口等小地标。过了信义路、仁爱路,则更是东区的中心了。这时左面的诚品书店已进入眼帘。在敦化南路右转,再右转进忠孝东路,这是东区最热闹的街道,大楼的招牌显示出不少整容的诊所。过了阿波罗大厦、观光局二站,其间有横街两条,一称二一六巷,一称延吉街,皆可下车逛逛。
接着右转光复南路,便是“国父纪念馆站”。原车继续开,走一小段仁爱路,在仁爱圆环回转,然后在“仁爱国中”边墙右转向南进入安和路,按原路往回走。
现在再从古亭捷运站向西来走。跨罗斯福路后不久,即向北走上南昌路,这是南区的主街。它西面的平行一条街,是当年旧书摊林立的牯岭街。过了横向的福州街、宁波西街、南海路,即来抵公卖局。这亦是老建筑,亦是老台北的地标。当跨爱国西路时,可晓外地客人左手边是官邸,正面是南门。
公园路走一段,左转贵阳街,则左侧是一女中,台湾最杰出的女子高中,右侧是介寿公园,昔年则是三军球场。这一段贵阳街,平常少有人自行驱车走经,算是冷僻极矣,却又极居城市之核心,能经此,可称有趣。再前行,不久右转入博爱路,直至衡阳路左转,衡阳路与博爱路交口,可说是台北市这一百年来的中心。衡阳路向西,左边桃源街有牛肉面与大馄饨,右边延平南路走不远有中山堂。
跨过了中华路,进入成都路,车停在西门市场,便是我们235的观光终站。这里便是西门町,有太多可去步行探索之点。
这样的一条路线,透过车窗,便可看到太多的新旧台北,移动地看,稍纵即逝地看。没看真切的,也且先算了。亦不妨多乘一两回,可在车上先看熟了,而后在其中几处定点下车,散步逛看一阵,随时上车再移动来看。
有时招待朋友,先帮他备好一张悠游卡,再告诉他一、两条公交车路线,便可让他获得最真切又最行云流水的观光了。
235为什么最好?
因它最具代表性。它包含东区,包含一部分南区(南昌街),再加上博爱特区与西门町。这几个区块大约已是台北市最重要、也最应该受外人快速初窥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