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RCmik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家庄】三路同修剪影及LCK6810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2-28 18:29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完了最后一张的前门上有个小8是不是多余点!毕竟前面已经有了那么醒目的插杠!新新的车挺好看的!安上他感觉有点不和谐!请教楼主他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8:3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串车进站,尤其像中山路北国商城,经常5、6个车一块儿进站,那么这么个牌子可以让人比较清楚的看见这是几路
不过不是所有车都安
有的时候这个牌子是错的
33
发表于 2009-2-28 18:5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串车进站,尤其像中山路北国商城,经常5、6个车一块儿进站,那么这么个牌子可以让人比较清楚的看见这是几路
不过不是所有车都安
有的时候这个牌子是错的
RCmike 发表于 2009-2-28 18:33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用
34
发表于 2009-3-1 20:4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出去逛了圈,感觉石家庄的交通彻底瘫痪了,公交车也基本全是临时线路了。领导的脑袋让驴踢了,几条主干路同时修高架,不堵才怪。
35
发表于 2009-3-2 12:4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想问下“谈”字在石家庄的地名中经常出现,有啥说法儿没?
PS:石家庄的新黄海的广告形式也是双侧加车尾了,跟唐山的一样了。
36
发表于 2009-3-2 14:54 | 只看该作者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重修崇化寺时,以石碑及铸铁钟为志,上面载有“檀固”村名。后古檀被毁,人们便取其谐音改称“谭固”。现存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上京毗卢寺碑上,刻有“谭固”之名。该村近年挖掘出土的旧崇化寺的一尊断头观音背面刻有“谭固屯崇化庵……晚僧宗重修……嘉靖廿三年(即1544年)申月吉日”。清光绪年间所修的《正定县志》将“谭固”记为“谈固”,“谈固”这一村名便沿用至今。所以石家庄的一些城中村取名都以谈字为名,比如大谈、小谈、范谈等等。虽然城中村现在渐渐消失,但是历史地名一直延续下来。
37
发表于 2009-3-2 14:58 | 只看该作者
石家庄公交广告自打给了“德高”做以后就成了双侧加车尾的形式了。
38
发表于 2009-3-2 15:0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出去逛了圈,感觉石家庄的交通彻底瘫痪了,公交车也基本全是临时线路了。领导的脑袋让驴踢了,几条主干路同时修高架,不堵才怪。
tongheji 发表于 2009-3-1 20:46

其实高架这个玩意儿,短期是好的
但是时间长了估计就会被人诟病了
39
发表于 2009-3-2 15:34 | 只看该作者
石家庄公交广告自打给了“德高”做以后就成了双侧加车尾的形式了。
tongheji 发表于 2009-3-2 14:58

看来通成的势力在逐步扩大了,实力就相当于势力了,不错。通成在我们公司也有部分媒体资源,不过要被我们逐步收回了。
PS:据说唐山的双侧加车尾的广告形式是去年来杭州参加全国公交广告企业年会后学杭州的公交广告形式来改良的,比以前来说是进步了一些,可惜作为媒体资源来讲,非空调车毕竟是和空调车无法相比的。假如唐山公交广告修改广告模式的这个原因是真的话,那可真是有点东施效颦的意思了。
40
发表于 2009-3-2 15:3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高架这个玩意儿,短期是好的
但是时间长了估计就会被人诟病了
iantop 发表于 2009-3-2 15:04

是有这么种说法,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武汉等大城市都已经开始在拆高架了。杭州打算造德胜快速路延伸段,原来的德胜快速路都是高架形式,延伸段到底是高架还是入地专家们各持己见,沿途的居民小区都因高架环境污染问题反对再造高架。
41
发表于 2009-3-2 15:5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只拆了个高架引桥而已,作为城市规划中的无灯控快速路,高架还是现在的主流形式。
42
发表于 2009-3-2 17:28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只拆了个高架引桥而已,作为城市规划中的无灯控快速路,高架还是现在的主流形式。
tongheji 发表于 2009-3-2 15:50

我也是在杭州的报纸媒体上看到关于讨论德胜快速路是高架还是入地的文章时看到了里面写到目前上海,武汉等大城市都在拆高架。刚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在针对拆高架是否是国外的流行趋势争论呢,挺搞笑的。
看看这一段:[fly][fly]近日拆建高架桥之争日盛,有“砖家”又出来说话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开始拆高架桥。美国波士顿、芝加哥均开始陆续拆除城市里的高架桥......这些食洋不化的家伙,只知道照猫画虎、照搬照抄,而不论可操作性。美国是什么?与中国相比,可称之为地广人稀,除了纽约等城市外,波士顿也好,芝加哥也好,旧金山也罢,大多数美国城市都属于组团式城市,布局较散,空间很大,交通自然腾挪得开。相反,中国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要想拓展空间,既需要“入地”,也需要“上天”,财力充裕时多考虑“入地”,财力尚薄弱时先“上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此,中国的城市建设应多向人口密度同样大的日本而不是美国学习,这样才有利于节约土地、集约建设、可持续发展。[/fly][/fly]

笑死我了
43
发表于 2009-3-2 20:4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因地制宜的好。石家庄现在是铁路“入地”,道路“上天”。
44
发表于 2009-3-2 20:49 | 只看该作者
石家庄盛产两栖车迷
45
发表于 2009-3-3 12:2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因地制宜的好。石家庄现在是铁路“入地”,道路“上天”。
tongheji 发表于 2009-3-2 20:41

其实应该反过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2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