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pr24phx 于 2018-11-2 11:25 编辑
前言:此贴只代表本人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非抬杠,仅仅做个讨论而已。另外由于本人自小成长于沧口,对于主要曾服役市南区的25路BK670车型基本上没坐过(即使坐过年龄太小也记不清了)故而也不在讨论范围。
由之前上海客车厂设计的SK661以及之后的延伸车型,基本上在全国的公交迷心目中都是一代经典,它几乎贯穿了我们的整个的青春年少时代。在此就不夸奖它了,在咱们青岛随着2003年前后最后一批SK661车从12路线退役,此后好长一段时间青岛市都未再见到“大通道”的身影,直到2011年前后(具体真记不清了),605路线来了(两台VOLVO?)红色铰接巴士,才稍微让人拾回一点以前的记忆,直到现在貌似只有605和617还有青年的大铰接保留。另外虽然上海客车厂在上海本土提供了SK562GF车型(此为电车,汽车车型不知),我一直以为此车型是SK6102或者SK6962的铰接版,不知什么原因我市未能引进,也许真的是认为铰接车型不够灵活?另外SWB5105GP(就是之前最后运行于30路那种白蓝涂装的电车)貌似也推出过铰接版本,然而我们都未曾得见!
好了说正事,SK661系列与现在的青年系列两种铰接巴士,外观大家都很熟图就不贴了。尺寸我不清楚,但感觉上老SK661系的车型内部空间利用率要比青年好得多,看图(图片来自博客申哥_大上海風情萬種。)侵删
如图,SK661系列座椅大多布局采用的是驾驶室一侧单排座椅,甚至两侧都是单排座椅,这就使得车厢内部显得相当空阔,并且大概是发动机前置的原因,整个车厢内地板都是平的,更是为乘客们相互拥挤提供了便利
而现在的青年,车厢基本大多数都是双排座椅且座椅下方地板是高于站立区域的,成员站立空间就被相当大程度的压缩了,这空间满打满算也就并排站两排人,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仅仅是把青年的这些大通道当作是普通的公交车来使用,并未给他们规划设计专门的BRT线路,至少现在,车上仅仅是前门上客,中门下客,后门干脆非紧急情况不开。这更加使得后截车厢基本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