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chlachtschiff 于 2019-2-12 00:11 编辑
优点:
1. 接触网供电噪音是真的低;
2. 最高速92-93很赞;
3. 车站装修风格很现代,干净利落;
4. 就以前从没有过地铁的城市的第一条线路试运行阶段来说,起动停车对位水平都相当不错。
5. 看站台线路图,R2也直接叫2号线了,其实如果R/M线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的话,确实不宜叫“R1”、“M1”之类,避免理解不清等麻烦。直接用数字编号就清楚很多。
6. 地下站感觉层高比较矮……不知是否是错觉?是不是为了保护泉水而要浅挖避开地下水层?
不足:
1. 车门上方的液晶显示屏在到站时所显示的信息用处不大。有多少人下车的时候会关心自己是在哪节车厢?相反,很多乘客往往在车辆到站的时候想看一眼自己离目的地还有几站……然而线路图却又只在列车在站间运行时显示。当然这个可能跟每个人的习惯有关,个人感觉不太方便,有两次都是到站了抬头想看还有几站,却发现看不到了。
2. 英文语法和发音一言难尽:
a. 列车到站“please get off”,那个off读音极不标准,听上去像德语auf,听起来非常别扭,每站都膈应两次;
b. 除了济南西站,其余站名的英文全都用的拼音,包括园博园大学城创新谷工研院。要说用拼音也不是不行,但读的时候按照汉语语调来读是各地地铁的惯例,也是国家规范,完全没必要按照外国人讲中文的腔调来读。现在整的这套“工阉院”“疮新故”“冤波院”“搭靴秤”“兹薇路”“招硬”“愚夫贺”“汪夫壮”都是些神马玩意儿……
c. 列车启动时提示“hold the handrail”,但handrail的含义是……
车厢里面的扶手还是叫armrest比较好;
d. 列车快到终点工研院的时候,播音是“please get off caution”,不是with caution也不是cautiously。当然这个可能没听准确,版友们谁再去的时候可以听一下(然而此处off的发音又正常了,手动狗头);
e. 从园博园站往大学城站的途中,列车启动报站最后跟了半句“The terminal of the line”,估计是播音错误。
3. 车头显示行驶方向的LED屏(就是显示“工研院”、“方特”的那块)用的居然是宋体,公共场所标志和屏幕上应该用非衬线字体难道不是设计常识吗……虽然没多少人看吧,不过细节还是应当注意的。
4. 屏蔽门处地板那个篆体“上”“下”实在不怎么样,一点也不简洁明了,用在人流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公共场合不太合适。
5. 王府庄没预留同台换乘。这个车站换乘的同向率应该还是很高的,地铁成网后很少有人会从东北方向坐R2过来再换R1往北去,绝大多数是往西南去,并且由于R2没有预留往西南延伸,所以大量的人会换乘R1,不搞同台换乘有点可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