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50合并的结果就是50路彻底没影了……6最后还是六里桥发。实际的结果是50缩线,小车走关厢作为50的遗迹。不过有687、特7什么的,6也不会再延到丽泽桥了。
50曾是6的高峰车,10多年前好像是六里桥到永安路。
撤4路的最大原因应该就是为了达到优化线路数量与站数的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等等优点,这些小优点是被过于放大呈现出来的。而且还都不是绝对的。感情问题一般乘客和集团是不管的。至少本人不怎么在乎这个。我们纪念的不仅是路号下的线路,和它的衍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路号。没了就是没了,如果4路在别的路线出现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它很难再创造出和原来对等的文化与感情。
“运力不降反升”隐含说明运力是被路号限制了,其实两者关系不大。不改路号的话运力也不是不能升。1路加多少车,乘客们没人会去数。至于资源理论乘客也不会去研究针对此的合理性。加了的车也不见得都上路跑。要是都跑区间,莲宝路的乘客还就能说你运力下降了。运力实际上升多少要看实际的,光说一个不降反升是不行的。地铁、728、802什么的MS也不会专门为此加多少车。要是实际操作中调度困难,乘客反映更挤的话,那运力如何升呢……这些都得防着
缓解长安街压力,显然是合理的理由。但是能缓解多少,是明显的还是只给能心理安慰那种的?八成是后者……公交车减少的压力通过小汽车来补充就是了。因此这也是个次要原因。
新1路能否超越原来的1加4?不能绝对的说是或否,但是总的来说很难给人乐观的展望。如果暗中减运力了,或者有些问题没有解决等现象出现,或者那些优点长时间不能达到,乘客还得倒霉。本人的希望就是能和原来持平就行,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再谈什么优化的效果,不要过分指望那些理论和数据 前者能定性的迷惑人,后者则是定量的迷惑人,要看怎么用了。
本贴仅为胡说八道,不代表个人长期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