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开到家门口 城乡出行不犯愁
http://epaper.hljnews.cn/hljrb/pc/layout/202107/13/node_08.html
富裕县大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建立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将县城与乡村涉及交通运输的客运服务、货运服务、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火车换公交 群众出行不再“急难愁盼”
家住富裕县城的丛淑波,在距离县城30多公里外的富海镇工作。因为距离远,丛淑波以前都是早早从家出发,赶到到火车站坐火车去上班,但现在,丛淑波只要在自己家小区门口的公交站点等一小会,就会有开往富海镇的公交车。
“以前坐火车上班,一大早就得往火车站走,冬天冷的时候有多遭罪就不用说了。自从有了城乡公交,小区门口就有站点,家门口就能上车,到单位时间正好。下班回家也很方便,这真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啊。”提起城乡公交,丛淑波赞不绝口。
如今,富裕县城乡公交车已覆盖全县,这个方便百姓出行的“大实事”,让县城、乡村百姓都赞不绝口。
公交化改造
解决“出行难、出行贵”矛盾
要说这百姓称赞的城乡公交“前世今生”还得从头说起。2012年以来,富裕县农村客运周转量直线下降,由64万人次降至9.2万人次,年人均乘坐客车出行不足1次,票价由人均6.5元,上浮至12元,班次早发晚归,客运经营者入不敷出,面临多线路停运,农村基本保障运输面临停滞。客运行业历史形成的挂靠经营弊端日渐凸显,企业“重许可、轻管理”、客车“重效益、轻服务”,群众更愿选择票价略高、更灵活的私家拼车、黑车出行。客运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出行难、出行贵”矛盾依然突出。
富裕县本着“先行先试”原则,对富裕县北部三个深度贫困乡镇农村客运开展公交化改造。出台购车补贴、无偿用地政策,刺激客运企业主动参与,用市场化方式解除挂靠线路21条,车辆23台,更新44台新能源车辆。开通覆盖3个乡镇147个村屯19条公交线路,票价下浮30%,客运量暴增日均2000人次,试点成效显著,超出改革预期,百姓拍手称快。
2019年,在民营企业投资乏力的情况下,结合国企改革,以交通运输国有资产、资源为纽带,合并两家民营企业,组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运输企业,扩大规模效益,提升投融资能力,全面推进县域公交全覆盖战略。依法收回许可到期线路17条,更新100台新能源车辆,开通南部城乡公交线路19条。
公交全覆盖
城乡交通运输实现一体化
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农村公交全覆盖。富裕县设置农村公交线路38条、公交站点219个,达到村屯全覆盖。全县票价执行“三五七”,即30公里3元,50公里5元,70公里7元,群众出行时间更加灵活,出行成本下降50%。
在全省率先简政放权实行区域经营、公车公营。取消行政审批,为企业彻底松绑,授予企业区域内经营自主权,线路布局、班次增减等由企业自主确定。全部运营车辆公司自营,彻底解除了客运挂靠经营,实行“三统一”管理,服务品质大幅度提升。
在全省率先放开农村客运“车进站、人归点”限制。将县城公交站点与农村客运停靠站点实行共用,群众在公交站点即可乘坐发往乡村的城乡公交,减少了进站、买票、候车等中间环节,提高了乘车、候车便利性。
在全省率先全面应用新能源电动客车。降本方能增效,农村客运、公交全面应用新能源电动车辆,综合费用由每公里3.5元降至0.5元,同时降低票价让群众受益。
让农村群众更有“获得感”。农民进城不用再起早贪晚,高价乘坐违法车辆,站在村头等,随时都有车。过去乘坐一趟的票价现在能往返还有结余。全县17万农村人口,年均乘坐公交20次,次节省车票8元,全年降低群众出行费用近3000万元。
客运行业危机全面化解。挂靠经营的解除为客运行业松了绑。一系列行业危机全面化解,依法收回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回归法规本位,面向群众需求实现公交服务全覆盖。挤压利润空间让黑车无法生存,以法律为准绳,按市场的方式改革,为行业解困。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大格局初步建立。县域城乡公交作为运输载体,在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基础上,也运载着同城商品配送、快递物流进村,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建立起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