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24-2-28 20:42 编辑
在2016年,新加坡地面公交发展史中最大的一次改革——“巴士合约外包模式”(Bus Contracting Model, BCM)改革正式生效。改革前,新捷运与SMRT巴士两家地面公交运营企业自行购置车辆及建设基础设施(后期政府有补助)、自行开线、自负盈亏,由于地面公交行业整体来说利润率不会很高,对服务质量提升难以有推动;在新的BCM模式下,车辆、基础设施(包括停保场、当地称为“转换站”的大型枢纽站)等大部分收归陆路交通局(LTA)所有,少部分(如新捷运、SMRT巴士自购车辆)仍然归新捷运或SMRT巴士所有,租予LTA。线路的规划以及服务质量的设置改由LTA进行,既有的公交线路、基础设施(包括停保场、枢纽站)、车辆等经过整合后,分为14个合同标段(每个标段内都包含一个停保场),巴士经营企业通过公开招标获得指定合同标段的经营权,每个标段的经营权一般为5年。参与竞争的企业也不仅局限于原有的新捷运以及SMRT巴士。招标工作早在2014年就开始公布详细信息并开始招标,第一个标段——武林(Bulim)标段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竞标,截至2015年1月19日,共11家企业递交标书(包括济南公交以及青岛交运与新加坡本地山河旅游(Travel GSH)有限公司的联合体,很可惜以上两家企业在2015年3月18日的第一轮选拔中即被淘汰出局),2015年5月8日,来自英国的Tower Transit(中文名“易塔通”,简称TTS)获得了本标段第一期为期5年的经营权(至2021年),成为新加坡第三家常规公交经营企业。26条线路于2016年5月-6月分两批移交给易塔通,106就包含在武林标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