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隧道公司,有这样一家人:母亲于1958年成为青岛第一批女公交车驾驶员,后来女儿和儿媳都加入进来。在多年坚守中,她们以普通人的视角见证了青岛从“跃进号”吉姆西公交车到新能源公交车的巨大跨越,也见证了城市飞速发展。
青岛第一批女公交车驾驶员
冷志贞出生于1940年,1958年进入公交工作。冷志贞表示,女公交车司机的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对于第一代女公交车司机来说,不仅要能开会修,有时候还要自己动手改装。“当年都是职工自己动手,利用旧料装配成‘跃进号’客车、‘青岛牌’大客车,利用残旧车改装成石碳车。”1959年,冷志贞开起了改装的大万国型公交车,那年青岛公交公司拥有汽车仅118辆。除了汽车,冷志贞还是青岛第一批女电车司机。1960年,青岛市第一条无轨电车——2路线建成,投入4辆上海产无轨电车,冷志贞取得了电车驾驶执照,开上了当时最新型的2路电车。
“上世纪70年代,我还开过大解放公交车,这种车载客量大,但是动力不足、方向盘特沉。”冷志贞老人感叹道,“以前都不敢想象有一天会出现纯电动公交车,按一下按钮,车就动了。”
从母亲手中接力坚守32年
孙琪是冷志贞的大女儿,1987年17岁高中毕业进入公交系统,成为了一名乘务员。1997年,我市开始尝试实行无人售票,已经从事10年售票员工作的孙琪决定学车,转行成为驾驶员。“真正来到这个岗位上,才体会到了妈妈当年的不易。”孙琪告诉记者,2000年前,青岛的公交车除了少量“小扬子”中巴车、“黄河”牌客车系柴油车外,大部分为汽油车,很多车型方向没有助力,还是老式的前置发动机,每到夏天都很遭罪。“没开几年就换车了,助力有了,空调车也有了,我们开得舒服,乘客们坐得也舒服。”孙琪说,与母亲相比,自己是幸运的一代。
从一开始的五六条公交线,到现在的200余条公交线,公交线网从最初的市中心、沿海一线逐渐扩展到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孙琪先后驾驶过多种车型,亲眼见证了公交车更新升级。从事驾驶工作21年间,孙琪获得了“青岛市突出贡献技师”“青岛市最美女司机”“青岛市工人先锋”“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是唯一一位连续两届被评为“青岛公交集团首席技师”的女公交车驾驶员,除了孙琪,冷志贞的二女儿孙岩、女婿和儿子都是公交人。
从乘务员到调度员
冷志贞的儿媳李青是一名调度员,也是家中目前唯一还在公交岗位的女性。李青1992年成为了一名乘务员。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通过自筹资金,购置30辆北京产小型客车投入营运。“那个时候市民乘车难,专线车灵活,大家都愿意坐,早晚高峰时,车上两个乘务员都忙不过来,我卖票有时候从车厢前面挤到后面去,能硬生生挤出一身汗来。”李青说。之后,受无人售票车改革影响,李青转岗成为了一名调度员,在隧道1路线工作至今。
今年6月,李青也即将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一家两代六口、四位女公交人,她们坚守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地绽放着独属于女性的“华光溢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