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逝去的年代,寻找消失的北京
在北京坐了20多年的公共汽车,以前的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回来。印象中的公共汽车运转,应该都是以前的街道景色,以前风格的房屋和商店招牌,很朴实的并不宽阔的马路,很淳朴的一车悠闲亲切的乘客,热情的售票员,轰鸣着嘶叫的汽油发动机,哗啦哗啦的汽油车或者是浑厚有力的柴油车。随着2005、2006年所有老车相继离去,加上近年来外地人尤其是城里面越来越多,公共汽车几乎已经成了步履匆匆的外来人口专用的出行工具。现在,虽然还在经常运转,过过车瘾,但以前的那种感觉再也无法找回来。
直到几周前的一天,偶然坐71路,路过海户屯,坐在窗边看见2路的总站,古朴实用的站台,场站的栅栏,大门,栅栏外的小冷饮摊和杂乱的废物堆,总站旁边80年代的几座建筑……突然有一种回到了小时候90年代的感觉,这正是十多年前北京大多数公交场站的景象,也就是那时北京很多大街的样子。急匆匆在下一站下了车,快步走回海户屯,站在路边,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这条路是条旧马路,平时基本没什么机会走这条路,偶然间路过这么一次,就发现了2路海户屯总站,这个能让我找到以前的记忆的地方,真是太喜出望外了。虽然车已经都变成小京后,站房也变成充值卡亭子,但除了车和亭子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十多年前,也就是我开始拿着月票到处乱窜,仔细考察北京的每一个角落的那个年代。
后来,又有一天,也是很偶然,从地坛西门上了晚高峰开往天通苑的358路,平时根本不坐这个车,站碎,开的也慢。车上人不是很多,坐了一站,突然感到了很不一样的一种感觉,双售,都是很热情很和蔼的大妈,这在北京已经不多见。车里的乘客,仔细打量了一圈,80%以上都应该是老北京人,老的,中年的,年轻的以及中学生都有,车里的氛围感觉和最近至少1年之后坐的任何公交车都不一样。这正是10多年前我坐车的那种环境,那种感觉。突然间,就明白了很多。
北京,至少是市中心以及几个热点区域,已经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们糟蹋得差不多了。而且这股势力还在无孔不入,不断地渗透到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全国都说丽江好,很少有谁去了留下;全国都说北京不好,来了就没见谁走。十多年前的北京,现在只能到城市边边角角的个别地方去寻找,去体会了。推荐大家有时间再去海户屯看看,或者晚高峰从安定门坐坐358,那里才是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