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面包、小三轮、旧桑塔纳……“盘踞”在溧阳集镇的农村“黑车”,随着镇村公交的开通,已基本不见了踪影。
打通“最后一公里”,小公交开到村头
“农村‘黑车’至少有上千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白车’没去占领这块阵地。”溧阳的一份调研点出了“黑车”盛行之因。
去年,溧阳在公路实现村村通后,又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连起了全市10乡镇,公交候车亭就建了414个。不过,村民从村到镇还要走上几公里才能乘上车,这给“黑车”生存留下了空间。溧阳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局局长周建明直言:“从县城开到集镇上的公交还不能算是公交一体化了,一体化离农民还差‘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在村头就能乘上公交,被列为溧阳市委市ZF的一件重要实事。2008年12月27日,溧阳选择最“远、偏、穷”的竹箦、社渚两镇为试点,各开辟8条镇到村公交线,投放40辆小公交车试运行,到村的公交车辆由公家购买,都是11座的迷你型公交车,公车公营、无人售票,每天每条线共发车40多个班次。在试点基础上,今年3月起,溧阳又投放40辆新型小公交车,增开10条镇村公交线,全市10个镇全都通上了镇到村的公交,全市重点行政村全部通上了小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
奔跑在乡村的小公交,统一喷涂醒目的标志标识、监督电话、停靠站点等,“在小公交与‘黑车’选择上,农民纷纷争乘小公交!” 社渚镇交管所长自豪地说。
一元钱乘到底,10分钟一趟车
8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离溧阳市区30多公里的竹箦镇,3时整乘上竹箦镇到陆笪村的222路小公交。司机徐佩佩告诉记者,到陆笪8公里,经过8个村有8个停靠点,乘到底就1元钱,10分钟左右一趟。
“1元钱,对农民的吸引力最大!”镇交管所长陆敖平说,溧阳城里的公交都是1元钱,与县城同步,一体化后镇到村的公交也都是1元钱,而且发车间隔10分钟左右,20辆车开通了4条线。到7月份已有56万人次农民坐过,对有亏损的线路,市财政统一补贴。
陆敖平介绍,镇村公交开通前镇上有“黑车”50多辆,农民进镇主要坐“黑车”或自行车等,单程是5元至30元,交通成本高、安全隐患多。小公交开通后,镇村之间的客流量高峰时达8000人次。
收编“游击队”,给“黑车”一个新出路
小公交“挤”掉了“黑车”。那对“黑车”又怎么处理呢?
40出头的韦国平是竹箦镇至竹箦煤矿小公交的司机,原先他是开这条线的“黑车”车主。现在,他卖掉小面包,参加县里招聘,成了一名“正规军”,每月工资2000元,公司还帮缴“三金”。
溧阳通过考试招聘,将70%以上“黑车”驾驶员招过来开镇村公交,“不仅挤压了‘黑车’生存空间,也解决了大部分‘黑车’司机的生活问题。”剩余一小部分“黑车”看没了市场,干脆卖了车搞起了其他行当。目前,溧阳农村的“黑车”已基本消除。
“1元制”镇村公交“漂白”了“黑车”,溧阳的探索引起了一直在寻找治理“黑车”良策的交通部交通运输司的关注。8月底,我省交通系统将在溧阳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溧阳的做法。 |